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①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装置组合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若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方式,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进行组装,但需要对其中的装置进行改装,说出改装的方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①用D装置培养酵母菌时,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和温度不影响K值的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锥形瓶中酵母数量的动态变化

                C.用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③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式)计数,统计其中的五个中方格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只有死细胞才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未染色酵母菌

              20

              17

              23

              蓝色酵母菌

              4

              3

              5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____个/毫升。

            • 2.

              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_个。

            • 3.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湿地某种水鸟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 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鉴定还原糖时,制备组织样液后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再加等量的斐林试剂乙液,混匀后观察
              B.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撕取洋葱外表皮制作装片后先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观察,再用蒸馏水处理观察
              C.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切取洋葱根尖后先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再漂洗、解离后制片观察
              D.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摇匀酵母菌样液后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液体后观察
            • 5.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培养过程中要定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
              B.每次检测酵母菌的数量时都要重复多次
              C.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D.血细胞计数板应先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
            • 6.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7.

              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某兴趣小组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局部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振荡摇匀,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B.图1这块血细胞计数板上有1个计数池,里面有9个大方格

              C.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是0.1mm3,其中含有25个中方格

              D.若用五点取样法计数,得到图2中每一中方格的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2.5×106
            • 8.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 9.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起始数量少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
              C.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血细胞计数法
              D.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 10.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可采用抽样调查法
              B.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
              C.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