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试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1)该实验的名称是                                               

              (2)用滴管吸取样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在培养后期种群密度过大时,计数前需对样液进行       处理。

              (3)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图示小方格中酵母菌的数目是       个。在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这种错误操作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       

            • 2.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肯定发生了         呼吸。

              (3)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①用D装置培养酵母菌时,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           

              ②培养后期稀释100倍后按照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的五个中方格中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进行染色,并取样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未染色酵母菌

              20

              17

              23

              蓝色酵母菌

              4

              3

              5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              个/mL。

              (4)F是固定化酵母菌的实验装置,F装置中的X溶液是           。制备形成的凝胶珠通常还需置于无菌水中进行清洗,目的是            

              (5)G是利用固定的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装置,其中的葡萄糖除了作为酵母菌发酵的原料以外,还具有        作用。

            • 3.

              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实验的问题:

              (1)调查草原上跳蝻、野兔的种群密度,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分别是                                      

              (2)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检测方法是                              

              (3)“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的属于      。(A.实验组   B.对照组)            

            • 4.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下图是       的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数室。制片时,应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

               

              (2)该同学计划连续观察7天,请你帮他设计一份实验记录表记录相应数值。(提示:首次测量酵母菌数量是第0天)

            • 5.

              回答下列问题:

              (1)模型建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方法,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构建了“J”型增长曲线的____________模型。用糖卡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____________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____________模型。

              (2)秋天是吃螃蟹的最好季节,有的人食用海鲜却出现呕吐、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____________;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3)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一支试管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很困难的,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4)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形成的图形叫做______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 6.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试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名称是                                               

              (2)用滴管吸取样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在培养后期种群密度过大时,计数前需对样液进行       处理。

              (3)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图示小方格中酵母菌的数目是       个。在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这种错误操作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       

            • 7.

              太湖水质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为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③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2)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              。为了使太湖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调整食物链(网)结构。

              (3)科研人员针对太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①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                (kJ·m-2·a-1)。

              ②椭圆萝卜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 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椭圆萝卜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 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椭圆萝卜螺的代谢率              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 8.

              现欲从果皮上分离出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并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研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实验:

              (1)分别配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

              (2)取一小块果皮,不需冲洗,直接接入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试管中。置28~30℃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可见培养液变混浊。

              (3)培养:用无菌吸管取上述培养后培养液0.l mL,注入另一管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置28~30℃恒温箱中再培养24小时或稍长。

              (4)分离提纯:……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乳酸,其目的是        

              (2)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应在分装试管      (填“前”或“后”)灭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       

              (3)一般可采用              等方法分离菌种,其中可以用于酵母菌计数的是        

              (4)该兴趣小组继续利用分离提纯的酵母菌培养液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表):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根据实验结果数据,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请推测:①Ⅰ号和Ⅳ号试管中,“K”值较大的是      号试管;②4支试管中,        号试管中的酵母菌数量将最先下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