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鼠和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A、B、C形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2)鼠和蛇对草原中的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大量蛇被捕杀,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降低。

              (3)C同化的能量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

            • 2.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单位kg/(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

              (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______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 4. 绿藻A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w。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A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物质w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____(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

            • 6.

              图1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请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_________________形,其数量不再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加剧。                                 

              (2)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表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分布在水体表层的数量比深层多,由此可以推测草履虫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取样时应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混匀培养液,随机取样         

              B.静置培养液,中层取样

              C.静置培养液,底层取样

            • 7.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8.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________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_________法。

              (2)据图分析,该岛屿社鼠性比在_________季较高,此时种群数量相对较_________。社鼠种群的性比可通过影响_________调节种群数量。

            • 9.

              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食物网含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

            • 10.

              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


              (1)该红烧迹地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  

              (3)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_。

              (4)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5)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