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 2.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间的过渡地带,兼有水域和陆地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初生演替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D.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 3.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4.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泥石流。一段时间后,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关于新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B.新群落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当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将不再进行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新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
            • 5. 我国位于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也是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的乐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C.将其他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若该区域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则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 6.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体现出完整的的食物链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为淤泥中的藻类
            • 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B.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8.

              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土地沙漠化严重,生长的灌木大多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速率较低。为了研究该地域的群落演替过程,2016年5月科研人员在某村庄选择了4块不同年代弃耕的盐碱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弃耕年代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灌木

              物种数量

              公元1950年

              0株

              10株

              380株

              8

              公元1970年

              0株

              46株

              290株

              12

              公元1990年

              400株

              1 800株

              30株

              15

              公元2010年

              600株

              1 900株

              32株

              18

              A.该盐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被草本取代
              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丰富度越高
              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D.演替过程中灌木间的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 9.

              下列有关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
              C.即使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也不一定能形成森林
              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10.

              关于农田退耕还林后的变化,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群落的总能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
              C.种群增长速率上升,种群密度增加
              D.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