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沿用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1所示结果。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科研人员在两组区域随机选取多块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1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填“S1”或“S2”)。
              (2)图2,退耕还林组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演替。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3)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情况进行统计的结果如表。根据表中数据推测,阳坡群落物种中最可能发生竞争的是______。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 2.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______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廋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______ 、 ______ .
              (4)如果不对果树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
            • 3.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表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俱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4.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案例一:贵州某地区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4年这28.7%,1974年为17.8%,1984年仅为8.35%,由于人类们的破坏及不会理砍伐,导致许多珍贵树种濒临灭绝,更多阴生珍贵药材已经绝迹

                 案例二: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大量氧气,导致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案例三: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贵州山区石漠化非常严重,水土大量流失,每年都会带来许多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老百姓的贫困现象突出。

              (1)以上案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带来哪些危害,外来物种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_。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 5.

              农作物的根系是土壤致病微生物侵染的重要部位,土壤微生态直接影响根部病害的严重程度。请回答问题。

              (1)达到稳态的土壤微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类丰富且数量均衡,有益微生物通过产生抗生素等物质限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在微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中占有优势。

              (2)与施用有机肥的农田相比,施用化肥的农田中农作物易发根部病害。这是因为土壤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多为_____________,有机物输入的不足会对土壤微生态的稳定产生明显影响,使得从________________获取有机物的寄生微生物快速繁殖。

              (3)为治理根部病害,有些地区采取了向土壤中施用农药来杀菌的办法,却造成了病害越来越严重的局面,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农药的__________作用而保留了___________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大量死亡造成病原微生物失去限制。这种方法还会污染无机环境,并且通过_____________传递给人类,危害健康。

              (4)下列做法中,改善土壤微生态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

              A.增施有机肥                B.施用有益菌菌剂             C.换用其他农药

            • 6.

              某农牧结合的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农场,其收获的粮食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食物,作物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鸡肉和牛肉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肥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农场内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牛与鸡之间___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场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有机肥料还田,强化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功能。

              (3)该农场原先用1/4的玉米养鸡、3/4供人食用,现调整为1/2的玉米养鸡、1/2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肉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人群获得的能量数值会怎样变化?____(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不变,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4)有同学认为,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为该农场供能,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打破了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规律。你认为对吗?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

              (1)要维持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适宜温度和有光照的地方。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丁代表的生物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乙和丙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

                (3)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格式“××→××”表示)。

                (4)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108kJ,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按10%,据此条件能否算出鲤鱼所获得的能量?_______________。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摄取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有___条食物链,鱼b和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 

              (2)若在图中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鲈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______营养级。鲈鱼的引入,短时间内将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在短时期内,鲈鱼的种群增长方式为____。

            • 9.

              某农牧结合的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农场,其收获的粮食既作为肉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食物,作物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奶牛;生产的鸡肉供人食用,奶牛仅向农场供应牛奶;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微生物(细菌等)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肥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空间因素):

              (1)若绘制该生态系统中涉及到的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细菌属于营养成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与鸡之间___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为该农场供能,虽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但并未打破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规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则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中的含碳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