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物垂直分布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 2.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 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3.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B.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C.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
            • 4.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但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物种
              B.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最终决定性因素都是光照
              D.火山喷发后的演替一般属于初生演替
            • 5.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
              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 6.
              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 7.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 8.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围海造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9.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

              (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

              (μmol·m-2·s-1)

              1 425

              1 255

              976

              924

              注:光补偿点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为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 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 255 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10.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案例一:贵州某地区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4年这28.7%,1974年为17.8%,1984年仅为8.35%,由于人类们的破坏及不会理砍伐,导致许多珍贵树种濒临灭绝,更多阴生珍贵药材已经绝迹

                 案例二: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大量氧气,导致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案例三: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贵州山区石漠化非常严重,水土大量流失,每年都会带来许多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老百姓的贫困现象突出。

              (1)以上案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带来哪些危害,外来物种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_。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