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所示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鹰处于第           营养级 ,麻雀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鹰和野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3)若图2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则丁指的________________。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代表呼吸作用的是                 (填标号)

               (4)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填“K”或“K/2”)值,此时蛙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预调查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         方法。丰富的的统计方法有                      两种

            • 2.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最喜欢取食冰川棘豆和疏花棘豆,藏羚羊的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土壤中的蚯蚓、线虫、轮虫等多种小动物和微生物是土壤的“精洁小卫士”。下图是与藏羚羊有关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图中A1、B1、C1、D1所代表的能量为藏羚羊同化能量的四个去向,其中A1为呼吸散失的能量、D1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请根据相关信息和图例分析下列问题:

              (1)藏羚羊所生活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组成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土壤的“清洁小卫士”属于________(成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

              (2)试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若藏羚羊的天敌数量因人类捕捉而减少,在最初一段时间藏羚羊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藏羚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J(cm2·a)(填数值),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3.

              Ⅰ.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图。

              (2)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3)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a,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    水平,因为此时种群的       

              Ⅱ.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此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2)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Ⅲ.某生物兴趣小组就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探究,他们发现若对10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于是采用了__________方法;该方法他们使用了血细胞计数板,在计数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于是又采取了__________措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探究本实验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吗?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主要有浮游藻类、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并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于食性不同,池塘中螺、鲤鱼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

              (2)鲤鱼和螺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的生物量会________.

            • 5.

              某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依次有草丛沼泽、灌丛沼泽、落叶松沼泽、森林等,科研人员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几种植被中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森林

              55

              16.36

              落叶松沼泽

              51

              11.51

              灌丛沼泽

              23

              14.39

              草丛沼泽

              21

              3.94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________。以上几种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若要调查估算森林中某种鸟类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

              (3)几种植被中草丛沼泽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森林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

              (4)科研人员调查发现这几种植被中的有机碳量各不相同,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多少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________。

            • 6.

              下图甲表示我省某人工新建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简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甲中未体现的成分有                          

              (2)图甲中,鱼类和贝类的种间关系有                 

              (3)若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湖泊,图甲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最可能是             

              (4)图乙中碳在群落内的传递形式是            ,图中③表示                 

              (5)若图甲中鱼类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取的食物比例相同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则鱼类增重40kg,需消耗藻类和水草共              kg。

            • 7.

              为防治棉田害虫,有人尝试在棉田插种玉米(生防棉田)来进行生物防治。对比研究单一棉田和生防棉田几种昆虫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瓢虫以棉蚜虫为食,赤眼蜂在棉铃虫的卵中产卵、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防棉田生态系统中赤眼蜂属于________(填“消费者”或“分解者”)

              (2)据图分析,生防棉田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的数量增加,通过________(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___。

              (4)与喷洒农药防治相比,采用生防棉田防治害虫的优点是________。此外与单一棉田相比,生防棉田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________稳定性更高。

            • 8.

              生态学家对某农田在弃耕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了调查,下图表示该荒地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2)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图中________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3)生态学家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15%,由此可以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可能是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青蛙大量死亡,一段时间内植食性鸟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 9.

              在农田中就地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为了对秸秆进行科学利用,某农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


              (1)图中家畜、食用菌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养殖蚯蚓的土壤可以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其中残余的有机物需经过    才能被作物利用。

              (4)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        

            • 10.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乙中,碳元素由B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丙。图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___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