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秸秆还田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而单一施用氮肥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硝态氮过度积累,增加水体和大气污染及生态恶化的风险.那么采用秸秆还田后化学氮肥该如何合理施用呢?
              实验设计:秸秆还田处理步骤:在玉米收获后,秸秆保留田间,全部粉碎,深耕翻埋还田.
              供试品种:某品种小麦.
              实验结果:
              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注:氮素利用率=籽粒产量/植株吸氮量)
              处理
              (单位kg/hm-2
              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
              A1
              适量
              氮肥
              (225)
              A2
              减少
              氮肥
              (165)
              A3
              增加
              氮肥
              (300)
              A4
              超量
              氮肥
              (360)
              B1
              适量
              氮肥
              (225)
              B2
              减少
              氮肥
              (165)
              B3
              增加
              氮肥
              (300)
              B4
              超量
              氮肥
              (360)
              小麦
              产量
              第一年产量(kg/hm-276627441751276418193738476837870
              第二年产量(kg/hm-280087748794379618650763381558068
              氮素
              利用率
              第一年
              (kg/kg)
              25.0231.8125.5924.8026.8228.9223.9422.81
              第二年
              (kg/kg)
              27.7832.6927.2428.3229.3329.6927.7727.50
              回答有关问题:
              (1)本课题的名称较为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B.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C.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
              D.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使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2)A区相同的处理步骤是    .A区在本研究中的作用是    
              (3)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源,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得到提高;此时,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是    
              (4)下列有关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秸秆还田后,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B.秸秆还田的量要与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
              C.耕作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
              D.常年单一大量使用氮肥,会使土壤含氮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5)若需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研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课题自变量的是    .(多选)
              A.不同小麦品种             B.秸秆的使用量           C.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D.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变化     E.氮肥的种类.
            • 2.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依据的主要原理包括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    等特点.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髙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 3.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项目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草
              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
              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
              (1)稻田中鸭子与吃杂草的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稻田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稻鸭共作后会对其产生影响.
              (3)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由    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杂草中    的优势地位上升最多.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鸭共作可以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能量    
            • 4. 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中可能有的生物类型是    (填字母).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病毒
              (2)写出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网:    
              (3)B和D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有    
              (4)如果这是一块管理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图中生物    的同化能量值应减少.
              (5)如果这是一个人为干预下的某自然保护区,A为植食动物,B、C、D为肉食动物,图2是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的能量流动定量分析[单位为103 kJ/(m2•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图示说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经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4.5×103 kJ/(m2•a)
              C.由于存在未利用的能量,所以停止能量的补偿输入,系统仍能保持稳定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5.6%
            • 5. (2016•河南模拟)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分别是    J/(cm2.a)和    J/(cm2.a).
              (3)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停止有机物输入,对    动物的影响最大.
              (5)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向人工鱼塘投放饵料与向农田施肥的目的分别是        
              (6)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植食动物减少,可以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其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6. 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测得该草原的某种优良牧草种子在密闭温室内萌发及幼苗发育过程中温室内氧气的浓度,图丙表示该草原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丁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将    (大于、小于、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由图乙可推测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开始时间    (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种子萌发21天以后限制氧气浓度增加的外界因素可能是    
              (3)由图丙可推测生物种群在丙图所示时问内,数量增长模型为    型.若一段时间后,图丙中的①②发生重合时对应在图丁中的时间点为    .若图丙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    
            • 7. 如图为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X”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个数为    
              (2)若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干重)绘制成生物量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    (填“正”或“倒”)金字塔形,若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爆发水华,导致环境恶化,该生态系统中C0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    
              (3)若次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为65J/(cm2•a),则三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范围一般为
                  
              (4)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以进行捕食或逃避被捕食,所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8.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子弹蚁为食.下图甲表示子弹蚁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如表是表示的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同化总量(1012储存能量(1012呼吸消耗(1012
              A900200700
              B1002575
              C15213
              D18612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呈    增长,图中的    时,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
              (2)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一子弹蚁一驼背蝇”,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    
              (3)该热带雨林中,有迷你的、小的、中等的和大型的子弹蚁.从进化角度分析,它们的形态多样性是    的结果.
              (4)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9. (2016•泰州二模)栗斑腹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表.分析回答
              斑块1斑块2斑块3斑块4
              面积/Km20.381.20.21.25
              栗斑腹鹀106233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10. (2016•潍坊二模)近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田中养殖河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增收模式.如图是某稻田中养殖河蟹后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插秧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80株左右,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若养殖河蟹后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原捕食关系没有改变,则稻田中新增加食物链    条;河蟹与稻螟、稻飞虱形成了    关系.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时挣扎,蛛网的震动频率属于    信息.
              (3)河蟹在稻田中主要吞食稻田杂草幼嫩茎叶和稻杆基底叶,同时捕食稻螟和稻飞虱的虫蛹.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的意义:①    ;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