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生物学中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①代表光能,则②③分别代表ATP和[H]
              B.若M表示吞噬细胞,①代表抗原,则②③分别代表B细胞和T细胞
              C.若M表示初级消费者,①代表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②③分别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若M表示体温调节中枢,①代表寒冷刺激,则②③可代表肌肉产热增多和皮肤血管收缩
            • 2.

              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图甲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溶解氧及铵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乙表示科学家单独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μg·L-1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藻

              0.554

              8%

              0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0

              87%

              92%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乙中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属于________。

              (2)取水样1L,摇匀后等量分装在黑、白2个瓶中。测得1d内黑瓶氧气下降量为4mg,1d内白瓶氧气增加量为6mg,不计温度影响,则一天内藻类实际产氧量为________mg/L。

              (3)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15d,甲地水中溶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据表乙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3.

              为研究含铅、汞的污染物对当地生物的影响,科技人员对下列四种生物体内的铅、汞含量做了一个调查,见下表。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Q表示风险商数,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

               

              RQ

              生物种类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动物

              0.84

              1.36

              C

              某种腐生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动物

              1.35

              2.25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图中生物可组成一条食物链,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l000kg
              C.B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
              D.图中四种生物体内汞的RQ都大于铅的RQ,说明汞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更大
            • 4.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河蚌和水蚤的关系为________

              (2)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在示意图中缺少________成分。

              (3)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如果图中小球藻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那么乌鳢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为________kJ。

              (4)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发生改变。

              (5)乌鳢与鲢鱼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5.

              根据下面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模式图回答问题。(注︰一般来说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由于人为开发,潜流湿地群落演替的________不同于原有的自然池塘。

              (2)生态塘、潜流湿地中所有的茭白(亲水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研究2号池塘发现,鱼虾等产出量远远多于本地池塘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对于杂食性的鱼而言,在不同季节栖息的水层可能不同,由此表明了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池塘牛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3)为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利用此模式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等主要污染物质,在实现物质循环利用的同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 6.

              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Dum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右表是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 kJ/m2/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表中所列出来的外,还应该有________。

              (2) 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 在上表中未体现出来的大气库中CO2来源是________。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个重要后果是温室效应,控制温室效应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点)。

            • 7.

              在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请据图回答。

              (1)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蓝藻细胞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因为细胞内含有________。

              (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物质循环的本质是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往复循环。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kg。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是︰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选择的理想藻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鱼苗不能过小,一般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________。

            • 8.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的A属于____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3)由图可知,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反复利用。

              (4)在一定时间内,各营养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总和_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 9.

              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A为大气中的CO2。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B属于________E属于________

              (2) 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若生产者有200 kg,位于图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至少可增重________kg

              (3) CD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D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填写细胞器名称)。

            • 10.
              下图 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 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

              1

               

               2

               

               

               

              (1) 1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甲与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

              (2) 2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可以是第________营养级,在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理论上猫头鹰最多可以同化________%的绿色植物中的能量。

              (3) 若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则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4) 当生态系统中的青蛙数量大量减少后,猫头鹰的数量发生波动后又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