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形式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6)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 2.

              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它们一般以各种昆虫为食,不过偶尔它们也捕食马陆和蜈蚣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这是____的结果。在温带或热带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等方面。

              (2)当猎物缠在网上,黑寡妇蜘蛛就迅速从栖所出击,用坚韧的网将猎物稳妥地包裹住。上述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交配后,雌性黑寡妇蜘蛛往往杀死并吃掉雄性黑寡妇蜘蛛,雌雄黑寡妇蜘蛛之间的这种关系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捕食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黑寡妇蜘蛛捕食马陆和蜈蚣后,其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而另一部分将流向_____________。黑寡妇蜘蛛同化的能量中用于______________的能量不能被生物再度利用。

            • 3.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 4.

              请回答下列与人工投喂饲料的池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鲫鱼、草鱼、鲢鱼等鱼类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群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以及______。

              (2)池塘中鲫鱼主要分布在底层,草鱼和鲢鱼主要分布在中上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池塘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养殖鱼类,还能涵养水源,后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价值。

            • 5.

              请回答下列有关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该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由于一场大火造成该森林损毁,随后该处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2)欲调查该森林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该森林中有一种稀有的结浆果树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颜色由绿变紫,可吸引鸟类采食,使种子得以传播,这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________信息。

                  (3)在该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多时,由于食物丰富食虫鸟类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________机制。

                  (4)下表为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流动情况:

              项目

              摄入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

              能量(×103 kJ)

              32

              12

              8

                  用于食虫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量的________。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我国东部沿海某海滩湿地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滩护堤,互花米草被引人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在引种后。初期几乎为“J’,型增长,除了自身繁殖力强和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外,原因还有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比较单一,但底栖物种的丰富度却比较大,其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沙蚕→鳗鱼,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沙蚕种群每年的同化量远小于浮游植物每年同化量的10%,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也使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上述过程已经威胁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请从群落中动植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稻田养杂食性鱼等在我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组成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水稻与田间杂草的竞争,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鱼类的存在可以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这种竞争,从而使水稻的产量________。

              (3)经检测,养鱼的稻田比不养鱼的稻田蚊子幼虫密度低80%,水稻害虫中的二化螟虫、稻象鼻虫及食根金花虫等害虫均大大减少。该地区人群疟疾、丝虫病及血吸虫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单独的稻田区,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请谈谈你对稻田养鱼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               方向;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4)某地政府建立了湿地公园保护,该区域呈现出青山绿水、百鸟翔集的美丽场景,引得游人如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9.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______(填图中字母),碳元素以        形式在食物链中传递,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填生理过程)。

              (2)若狼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牧草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B的含义为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若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4×109 kJ,C中的能量为0.4×109 kJ,其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6)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比例由1:1调整为1:3,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10. (6分)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代表的是图1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金字塔”结构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1中能够将大气中CO2固定下来的生物成分是  ▲  (填图中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  ▲  (填数字序号)。

              (2)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从图1中的过程  ▲  (填数字序号)考虑。

              (3) 图1中C对应图2中的  ▲ 

              (4) 图2“能量金字塔”中的E2表示以  ▲  形式散失的能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