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成年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获15条乌鳢,其中成年乌鳢8条,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捞时,捕获18条乌鳢,其中9条成年乌鳢中具有标记物的有2条,据此推测该池塘中成年乌鳢数量大约________条。研究发现被标记个体不易于被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图2中,E表示________。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 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调查发现,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进一步调查发现棒花鱼数量显著减少,原因是________。为了有效修复该生态系统,应该通过________措施调节鲢鱼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浮游植物密度。

            • 2. 如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的形式循环。

            • 3.

              下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 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C代表                 ,E1代表的含义                  

              (2)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          ,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该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C.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D.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4.

              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鼠和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A、B、C形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2)鼠和蛇对草原中的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大量蛇被捕杀,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降低。

              (3)C同化的能量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

            • 5.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单位kg/(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流经③过程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在图乙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图乙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 7.

              生态塘是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在初始能源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态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转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和转化,将进入塘中的污水和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同时产出水生植物(芦苇、莲)、水产(鱼、虾、蟹、蚌等)和水禽(鸭、鹅等)等,最终净化的污水作为再生水资源回收利用,从而实现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资源节约途径。其运行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塘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塘系统主要通过藻菌共生系统的作用,采取栽植藻类及水生植物的措施来减少水体中________等元素的含量,以避免水体营养富集化;生态塘中养殖的鱼、虾、贝、螺等水产动物,以及鸭、鹅等水禽,能除去塘中多余的________,避免水体的二次污染。

              (3)该生态塘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能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和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简图,若浮游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7.1×109 kJ,鱼种群的总能量为2.3×10 kJ。从理论上计算,鸭种群中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图2是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3为某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假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营养级的能量值。请分析回答:

              图1图2图3

              (1) 若图1中Ⅰ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中的某一生理过程,则a代表的物质是____;若Ⅰ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则a代表的物质是____。若b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情况,则b1~b6中,数值最大的是____。 

              (2) 图2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用图2中的文字加箭头表示)。 

              (3) 第二营养级生物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4) 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图3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时,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kg。 

              (5) 图2中的____和图3中的____与图1中的2处在同一营养级。 

            • 9.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10.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 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 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 鸟        ② 土壤质地       ③ 光照        ④ 水体肥力      ⑤ 稻田杂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