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   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 ;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       ______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C、H、O、N、P、S等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 2.

              近年来,很多城市根据生态学的知识对早期建设的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使这些经常污染发臭的河道生态系统发挥应有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河道的浅滩区域,生活着挺水植物芦苇、灯心草,浮游植物绿藻、浮萍,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于________。改造过程中,人们需要恢复河道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生存空间,从而加速河道生态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河岸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同时对某种乔木的树龄大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这是为了获得该乔木的________。

              (4)植被恢复后,大量昆虫、鸟类等动物迁徙而来,此外,人们还会放养部分生物进入系统,这些都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而提高了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5)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覆盖范围和处理能力有限,常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所以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其能量来源有________。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 3.

              如图所示为某水禽养殖场的一实验性养殖池的生物类群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共有食物链________条。一个生物群落除了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外,还应该有________。

              (2)养殖池中的各种植物具有垂直分层次现象,这种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________。为适当提高养殖量,向养殖池中定期补充适当饲料,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____。

              (3)由于合理保护该人工湖泊,使水禽等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多,可以判断食物链中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

              (4)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水禽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鱼类主要捕食水草,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 4.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         ,使其         稳定性减弱。

              (3)若将(2)中的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演替的                

              (4)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农作物所含有的能量m,农作物通过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为n,这些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大于/等于/小于)m+n。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 5.

              四川省广汉市推行的生态桃园建设,种养结合,形成“猪一沼一桃”的模式,桃树之间种植紫云英等豆科植物,既可作为猪饲料,也可通过其根部的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肥田,减少化肥的用量。猪的粪便作为肥料生产沼气,沼液用来肥田,达到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请冋答下列问题:

              (1)调查桃树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通过统计发现蚜虫最初的种群密度为30只/m2,气候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蚜虫每天的增长速率为h,则10天后蚜虫的种群密度为       只/m2。防治蚜虫可以引入蚜虫的天敌——瓢虫,这样做的好处是                                             

              (2)若桃园中草固定的能量为a,猪摄入的能量为b,猪粪便中的能量为c,猪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草→猪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3)若在紫云英中种植不喜光的中药材——金线莲,金线莲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价值。

            • 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涉及螳螂、蝉和黄雀三种生物,其中螳螂通过捕食蝉获得能量,而黄雀通过捕食螳螂获得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蝉→螳螂→黄雀”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原因是________。

              (2)螳螂捕食蝉后,蝉体的能量最初的用途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能量值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当螳螂捕食蝉时,蝉的鸣叫声会使附近的蝉飞离,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在食物链上相邻的物种之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该现象可反映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7.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


              时间(天)

              起始

              1

              2

              3

              4

              5

              6

              7

              培养液中小球藻数量(106个/mL)

              0.90

              1.00

              3.21

              3.92

              5.40

              3.78

              4.31

              5.26

              实验期间室温(℃)

              ——

              9-13

              8-18

              8-18

              9-17

              1-11

              2-12

              10-17


              (1)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            

              (2)可否用数学式Nt=N0λ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理由是:                                                             

              (3)前4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           。第5~6天,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请指出一项可能的原因是               

              (4)流入小球藻种群的能量去向包括储存和          

            • 8.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________________能力较弱,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⑵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流向桑树。

              ⑶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_______________,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 9.

              科研技术人员对豌豆蚜虫进行研究时有诸多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发现,橙色豌豆蚜在阳光下产生的ATP要比在黑暗环境中多得多,这表明豌豆蚜可以从________中获得能量。

              (2)龟纹瓢虫摄食棉花等作物和豌豆蚜,龟纹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龟纹瓢虫摄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另一部分同化后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及繁殖。

              (3)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特别注意要________。

            • 10.

              (1)输入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是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输出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4)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