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1)某地区有一个湖泊几年前受污染严重,湖水臭气熏天,鱼虾销声匿迹,居民避而远之。几年来,当地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大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该湖泊呈现出了“春风烟柳”“鱼翔浅底”“水鸟翔集”“晴空-鹤排云上”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经治理后,该湖泊群落发生了______演替,这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和方向。
              (2)春来“湖水”绿如蓝是大量的藻类植物繁殖的结果,该湖泊中所有蓝藻_____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种群,调査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 2.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1.9

              0.8

              1.1

              D

              89.2

              33.9

              55.3

              E

              94.7

              33.0

              61.7

              F

              211.5

              20.1

              191.4

              (1)在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碳可以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界。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

              (5)如果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

              五缘湾湿地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公园,被称为“厦门的绿肺”.它孕育着多种生物,岸边生长着木槿、银合欢等旱生植物,浅水区生长着蒲草、芦苇等挺水植物,深水区生长着苦菜、黑藻等沉水植物.公园内还生活着黑天鹅、野鸭等水鸟和多种昆虫以及啮齿类动物.

              (1)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                 结构.

              (2)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3)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          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             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4)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4.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变化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①                      、②                    、③                                      .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若人类将部分雨林开发成为果园,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 5.

              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下图所示。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有同学对前人的认识作出修正: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   

              (2)该同学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乙所示,该实验        (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阐述理由                                                                                          

              (3)进一步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实验p处理的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丙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处理,请你参图丙,画出对照组的处理。

              (4)在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

                                                                             

                                                                                            

            • 6.
              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图1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______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对前人的认识应作何修正? ______ .
              (2)有人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2所示.该实验是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 ______ .并阐述理由 ______ .
              (3)进一步的实验(如图3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在实验p处理的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3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处理,请你参照图3画出对照组的处理. ______
              (4)本实验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 ______ 、 ______ .
            • 7.
              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代表的是 ______ .
              (2)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 ______ J/cm2•a. 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______ .
              (3)从图中分析可知,肉食性动物仅获得部分植食性动物中的能量,原因有:
              ①植食性动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 ______ 而消耗;
              ②部分植食性动物 ______ ;
              ③植食动物中还有少部分能量被 ______ 利用.
              (4)甲图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5)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在于 ______ .
            • 8.
              一个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1)这个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称为 ______ 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 ______ . 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______ 、 ______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森林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说明 ______ .
              (4)在森林中投放适量的鸟类能够适当抑制有害昆虫,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 ______ 保护.
            • 9.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1 各加入等量的水
              2 不加河泥 加少许河泥
              3 不加金鱼藻 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4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6 置于室温20℃条件下
              金鱼生存
              时间(天)
              3 11 25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______ .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 ______ .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是 ______ .
              (4)3号瓶中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 .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 ______ 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