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讲到创新,不遗余力推动创新中国的建设。可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思维武装头脑,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改革创新撑腰,为人才发展护航,做创新中国的给力推进者,理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每一位国人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通过完善人口政策,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作用”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分析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依据。
            • 2.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 3. 52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焦裕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 4. 今天,中国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变。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2016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把爱国主义融入各级教育各环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性。
            • 5. 201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会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将成为“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1)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说明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 6. 读下面漫画。

              回答下面问题: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原因?
              (2)请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
            • 7. “新常态”拨动国人心弦,叩开百姓幸福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一  福建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落实关于减轻税负等支持企业技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福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调动其积极性,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1)指出福建省引领创新发展的唯物辩证法依据,并根据材料中的措施分析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适应新常态,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2)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应有哪些作为?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 “常”则代表在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朝流和文化成果,“态”代表看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3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4)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 9.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小事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
              (1)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 10.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到中国人物”活动(简称“新中国‘双 百’人物评选活动”)。
              根据材料,运用人生观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以“新中国‘双百’人物”为榜样创造辉煌人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