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①②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必须以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Ⅱ号培养基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号培养基上挑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嗜热菌菌落的鉴别方法是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也可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可判断图中周围___

              _________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


              (4)如果高温淀粉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性,则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填写字母)固定化工艺。

            • 2.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接种细菌的方法是_________。用该方法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定马桶按钮上大肠杆菌数目,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

              (3)两个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______________。

            • 3.

              樱桃番茄富含多种天然有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但因其含糖量不高,影响酒精发酵效果,经实践摸索,调整发酵工艺,樱桃番茄成为酿造保健酒的好原料。下图1是利用固定化酵母或游离酵母发酵樱桃番茄果酒的工艺流程,请分析回答:


              (1)主发酵结束后,需将上层酒液转移到另一灭菌容器中进行后发酵,为了防止醋酸菌污染,加入容器中液体的量应______(填“注满”、“2/3”或填“1/3”),以保证果酒品质。

              (2)图2是固定化酵母发酵与游离酵母发酵的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发酵速率相近,但发酵前期游离发酵比固定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期游离酵母发酵速度减慢,除了底物浓度降低外,还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固定化酵母重复使用的效果,对固定化酵母进行了2次连续的重复发酵实验,图3是实验的结果,试分析在第2次发酵前期,酵母降糖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5)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下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④①③②    C. ②①④②③②    D. ①④①③②

            • 4. 为了调查濠河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__   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__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   __   (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   __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 5.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取样时一般_____(能/不能)从土壤表层取土样。
              (2)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加入________指示剂进行鉴别。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还需设置对照组。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取土样5g,应加入___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随后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________将菌液铺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呈_____色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 6.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1000年不等.2008年7月3日加拿大媒体报道:16岁的高中生丹尼尔-伯德从土壤中找到了一类假单胞杆菌,能将聚乙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缩短至3个月,而且分解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伯德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袋的克星”.以下是伯德寻找到聚乙烯降解菌的大致过程.
              请回答: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伯德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                    ,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            

              (3)I号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      

                           。使用Ⅱ号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目的菌数目增多,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                   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                     

              (4)为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和环境,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              。接种时要在                   操作。

            • 7.

              蓝色牛仔裤常选用质地较粗的棉布料,为了美观和穿着舒适,以往采用“石洗”法,把成捆的布料和浮石放在机器中翻滚,使它变得柔软。现在改用“生物石洗”法,用含有纤维素酶和蓝靛染料的溶液水洗布料,当达到一定柔软度时,冲洗掉纤维素酶。

              (1)自然界中纤维素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组成成分。纤维素酶能使布料柔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提示: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有透明圈的菌落。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

                 ①利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________________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②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土壤匀浆。

                 ③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___________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④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3)在用平板计数法纤维素分解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低,这是因为                        

              (4)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应该保持                               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 8.

              泡菜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诗经》的《小雅·信南山》一篇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黄祖”的诗句。其中的菹就是泡菜的古称。请回答有关泡菜制作的下列问题:

              (1)泡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为了解发酵液中菌种的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接种。若将1mL发酵液稀释105倍,在三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2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3、38、37,则1mL发酵液中有___________个酵母菌。

              (2)为了保持所获得菌种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泡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发现泡菜坛内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为避免杂菌污染,该同学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乳酸菌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发生重氮花反应,泡菜榨汁获取的溶液会出现___________色,可加入氢氧化铝乳液使泡菜汁透明。

              (7)下图是该活动小组记录的两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关系图。根据此实验结果,你认为比较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浓度为______________。

            • 9.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

              (2)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需怎样更改?__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作为指示剂。

              (3)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_。

              (4)图1和图2是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培养基上都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 10. (11分)I.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2)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________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