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目前,某市很多小区门口均有未经消毒的生牛奶出售。为了检测生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做如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超市所售鲜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而从小区门口所购买的鲜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_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

              (2)为了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可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选择下列工具中的___________进行实验操作。


              (3)若设置3个培养皿用上述方法培养,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

            • 2.

              豆浆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饮品,但易变质,保质期较短。科研人员对变质豆浆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并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为生产豆浆时,优化保质方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①豆浆变质处理 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后,豆浆发生变质。

              ②腐败细菌的初步分离和计数 取变质的豆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基上菌落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表:

              ③比较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 以自制的新鲜豆浆为材料,经相应处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统计豆浆中腐败细菌数量,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三角瓶的常用灭菌方法是         ,步骤②中培养基的常用灭菌方法是                

              (2)步骤②中适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区分菌落种类的依据是                  。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              

              (3)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它是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步骤③结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         ;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              左右。

              (4)与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链球菌素防腐的优点是                

            • 3.

              图1表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步骤①的后一步的正确操作应是将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③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按步骤④进行操作,据图分析,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操作的两处不当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尝试采用不同于甲同学的接种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2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探究此除草剂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戊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该实验设计缺少对照处理,正确的对照处理是                      。

            • 5.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黏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下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_____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