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三支试管,编号甲、乙、丙;
              ②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释的唾液;
              ③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2%的淀粉溶液;
              ④在甲试管中加入1mL 10%的盐酸溶液,在乙试管中加入1mL 10% NaOH溶液,在丙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
              ⑤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min;
              ⑥向三支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然后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颜色变化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实际观察时,三支试管都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顺序错误,你认为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下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 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中一定有的化学元素有_____,从上图可以看出,酶的活性容易受到 _____的影响。

              (2)固定化酶常用的方法有_____ 。

              (3)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主要优点是_____。

              (4)曲线②中,35℃和80℃的数据点是在_____℃时测得的。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 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

              (5)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

            • 3.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值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 ______ 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 ______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______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4.
              回忆课本中的实验,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可以根据它们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来检测物质的种类.检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的存在可用 ______ 试剂,呈现的颜色为 ______ .
              (2)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有机溶剂是 ______ .
              (3)利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观察到表皮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请描述液泡体积的变化为 ______ (变大或变小).
              (4)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
            • 5.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值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 ______ 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 ______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______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6.
              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鮰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金属离子 浓度
              (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鮰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1)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 ______ ACP的活性.据图1可知,草鱼ACP活性的最适pH为 ______ 左右.
              (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 ______ ;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的机理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 ______ .
              (3)由表可知,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的元素是 ______ ,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 ______ 来抑制鱼肉鲜味的下降.
            • 7.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______.
              (2)在男性的睾丸内,由精原细胞形成精子必须经过 ______和 ______两个过程.
              (3)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 ______,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 ______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______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 ______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______.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
            • 8. 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______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______
              (3)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③的原因: ______
              (4)下面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1 油污布 45℃ 加酶 2L 4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L 7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L 9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L 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______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______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 9. 如图的三图某研究组围绕探H2O分解条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列有关问题:
              曲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根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是______

              根你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可代表______.
            • 10.
              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______ .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______ .
              (3)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③的原因: ______
              (4)下面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1 油污布 45℃ 加酶 2L 4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L 7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L 9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L 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______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______ .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