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葡萄酒酵母(C1)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但分解苹果酸能力差,过多的苹果酸会使葡萄酒有酸涩感,解苹果酸裂殖酵母(M1)具有极强的降解苹果酸能力,但发酵性能极差。为了培育新型酵母菌菌种,科研人员采用了以下步骤进行育种。请分析回答:

              图1 酶浓度对C1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表 亲本及融合子细胞体积和DNA含量的比较


              菌株

              细胞体积

              /μm-3

              DNA含量/

              (×2×10-3 μg·cell-1)

              M1

              31.77

              2.68

              C1

              22.03

              1.55

              Z2

              45.23

              3.21

              Z5

              43.23

              3.42

              Z13

              46.21

              4.01

              Z15

              38.14

              3.87

              Z19

              49.14

              4.11

              Z21

              34.45

              2.82

              Z29

              47.54

              3.68


              (1) 步骤一:制备原生质体。培养C1、M1单倍体亲株,加入一定量的0.5%的蜗牛酶液,保温处理一段时间,在一定浓度的高渗缓冲液洗涤,以确保获得更多的原生质体。

              ①本实验中,蜗牛酶液的作用是_。 

              ②在无菌条件下,用____(A:高渗缓冲液、B:低渗缓冲液、C:生理盐水)洗涤,以确保获得更多的原生质体。 

              ③改变蜗牛酶液浓度进行多组实验,结果见图1,分别计算酶浓度为1和1.5时的形成率与再生率,相比较酶浓度为____时更适宜。 

              (2) 步骤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取C1、M1原生质体悬浮液等量混合,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一定量40%的____溶液,30 ℃保温20 min,镜检并观察融合情况。 

              (3) 步骤三:融合子的鉴定。测定细胞体积及DNA含量,结果见表1,从中挑选出融合子Z13、Z15、Z19、Z29,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步骤四:融合子发酵性能的测定。测定融合子与亲株的降糖能力和降酸能力,图2和图3是对Z29和亲株的测定结果,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的降糖能力和降酸能力均较好,表明________________。 

              图2 融合子Z29与亲株发酵降糖能力的比较

              图3 融合子Z29与亲株总酸降解能力的比较

            • 2.

              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和YYrr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

               ①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诱导融合,共可产生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仅考虑两两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技术可以得到玉米新品种。

               ②若想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玉米植株,也可直接用yyRr植株的花粉培养得到__________幼苗,再经过__________处理并筛选获得,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a、b细胞融合之前,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处理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其特点是___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②下列各图表示单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

            • 3.
              (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_。

              (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 4. 现有甲、乙两种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二倍体植物(2N=20)。某科学家想利用新技术培育出具有两种植物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品种,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___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再用一定技术手段人工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___。(2)这项技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杂种植株是______倍体。
              (4)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 5.

              已知二倍体番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双子房(B)对多子房(b)为显性,高蔓(C)对矮蔓(c)为显性。现有三个纯系品种:Ⅰ(黄色、多子房、高蔓),Ⅱ(黄色、双子房、矮蔓),Ⅲ(红色、双子房、高蔓),为了快速获取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Ⅰ×Ⅱ→获得植株Ⅳ,让Ⅳ自交,从子代中选取黄色、多子房、矮蔓植株Ⅴ。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 取植株Ⅵ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筛选获得红色、多子房、矮蔓纯系新品种。

              (2)将上述植株V的离体细胞与植株Ⅲ的离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①促进融合时常采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

              ②请画出该融合细胞中控制红色与黄色这对性状的染色体组成图,并标明相关基因。

              (3)据报道,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科学家将含有酵母S-腺苷基蛋氨酸脱羧酶基因(简称S基因)cDNA片段导入普通番茄植株,培育了番茄红素高的新品种。

              ①获得cDNA片段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假设S基因的一条链中A和T的总量为2 400个,占该片段总碱基的60%,用PCR扩增该基因,该基因复制n次共要dGTP______个。

              ③为确保S基因在番茄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插入特定的_________。

              ④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番茄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等。

            • 6.

              24: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D形成F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从本质上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白菜—甘蓝”杂种植株为四倍体,则该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________倍体。

              (3)“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食用部分是叶,但叶又易受昆虫危害而影响产量,科学家又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请你设计实验,检测此植株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

              ①取昆虫幼虫放到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甲上,再取等量生活状态基本一致的昆虫幼虫放在_长势相似的普通“白菜—甘蓝”植株乙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昆虫幼虫的生活情况。

              ②若________,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未得到表达;若________,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得到表达。

            • 7. 如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___的过程,才能使卵细胞受精。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中的_____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以上技术是在___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完成的。

              (3)图3中过程①是植物细胞形成_______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酶是_______。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