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谨慎“行善”
                ①前段时间雅安地震,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很多热心网友尤其是知名网友,通过微博转发一些救援信息.救人一命,功德无量.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一些家伙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发布了一些错误的救援信息.他们的恶毋庸置疑,但扪心自问,在这件事上,我们这些出于善意转发信息的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帮了忙.这样说打击面未免太广,触犯众怒我可不敢,但说说自己总是可以的.
                ②地震当天,我也和很多网友一样,盯着电脑,不断刷新,高度紧张地关注着灾区的最新动向.没多久,一条微博进入我的视线,大意是有位妈妈伤得很重,想见女儿最后一面,请女儿看到消息后速去医院.最后,还留下了手机号码,方便女儿联系.我想都没想就要转发,就在此时,我的电话响起来,等接完电话,已经有人澄清:“这是一条假消息,手机号码是甘肃的,请大家不要转发.看到有人转发,请敦促对方删除,以免有人上当受骗.”
                ③没过几分钟,我的QQ开始闪烁,有人在QQ群里转发了这个消息.我马上胸有成竹地告诉大家,这是假消息,顺便谴责了编造这条信息的家伙,因为他很无聊、很过分.回想起来,我当时应该是很得意的,因为及时指出了别人的错误,阻止了谣言的扩散.但在看了一下午类似的假消息后,我开始感到心虚-如果不是那个电话,我就会转发这条消息,并且为自己的“善举”感到自豪.美国有评论家说,一场灾难发生后,前5分钟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但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就我当天的感觉,这句话用在微博上同样成立,而且时间更短.
                ④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在转发消息时,其实也在暗示大家,我很善良,很关注灾区.不用捐款,更不用冒着危险亲临现场救援,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别人就会知道,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实际上,这种善意中包含着虚伪.当时,如果我真的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感,就应该拨打那个手机号码,验证信息的真伪,然后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发布出去.当然,这件事情已经有人做了,并且对谣言做了澄清.我对此感到振奋,正因为有这些网友,微博才能自我净化,真实的消息才得以传递.同时,他们也如镜子一般,让我看到了隐藏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那就是,不愿为自己的善意付出行动.
                ⑤早在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出现之前,互联网上的假消息已经层出不穷,比如,某地有小孩失踪;比如,某地有人患白血病,需要稀缺血型,等等.有些假消息司空见惯,几年前我上论坛时就见过,如今居然在微博上与它们再次相逢.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我竟有一种“别来无恙”之感.这么多年,依然有人上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制造谣言的人固然可恶,但如果我们能有所行动,对消息来源和内容寻根究底,我想,大多数假消息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正如转发一样,慎点“转发”也是一种善举.如果实在拿不准消息的真假,最好不要轻举妄动.这些,我想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在这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中,作者是因什么事而引发议论的?
              (3)选文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行乞者”,谈谈你会怎样做?
            • 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你用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①柳德米拉是二战中苏军著名的女神枪手,在一次战役中曾射杀308个敌人,威名远播.一位战士向柳德米拉请教射击精准的诀窍.柳德米拉问道:“你以前训练时,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结束了?”战士说:“接连三次打中预设目标.”柳德米拉说:“我的标准是连续二十次打中目标,而且必须是要害位置.”可见,成功离不开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②标准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标准低一些,自然更轻松,但也更容易小富即安、止步不前;标准高一些,必然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来的事情也一定会更加出色.
                ③“我已经很努力了,已经做得很好了.”诸如此类的话,无非是为自己开脱.你努力了,看你是和谁比,也就是你的标准是什么.一个时速10000米的人只看身后那些时速5000米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跑得很快.如果他看看前面那些跑得更快的人,才知道自己还差很远,才会有压力.想要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便不能拿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身边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作标准,你才有可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④濮存昕调到了人才济济的北京人艺,他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了.他以为要求自己的标准已经很高了,但他发现身边一位非常卓越的老艺术家,为了一句台词能拿捏到位,竟练了三天.从此以后,他留心身边前辈们的一言一行,像他们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演技提高得很快.
                ⑤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时候,旁边也有一个英语培训班,办得比俞敏洪好.他们经常说:“咱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总比新东方要好得多.”俞敏洪听说这话后很不服气:“我们把他们的标准拿过来,他们能做到,咱们也一定能做到,就不信不能超过他们!”妻子说:“你照搬别人的标准,做到最好,也不过和他们一样,怎么超过他们?”俞敏洪恍然大悟,他下大力气搜集北京办得好的培训班的信息,兼容各家之长,制订了新东方各方面高于同行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很快,新东方就声名鹊起,在北京众多培训班中成为领跑者.
                ⑥欲登临多高的山峰,你必先对自己有多高的要求.按照那些差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永远落后于人,这就像在一个标准要求宽松的流水线上,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的;按照那些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但未必能超越;只有你制定高于其他人的标准,你才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⑦竞争激烈,你凭什么成功?不要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信成功就在前方等候着你!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论述内容上分析选文④⑤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原因.
              (4)选出适合作选文⑥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B.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C.希望是引导人成功的信仰.如果没有了希望,便一事无成.--海伦•凯勒
              D.任何卓越都来自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近乎苛刻的标准.--穆勒
              (5)你是否同意选文的观点?结合你的经历说明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
                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
                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
                ④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⑤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⑥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
                ⑦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①       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②       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③        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④        的洒脱.
                ⑧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
                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B.第⑥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
              C.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
              D.本文论述到第⑧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⑨段不能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
              (2)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D.“风景这边独好”
            • 4.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振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1)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本文理论论据的名言警语.    
              (3)文中叙述林肯先生平静地面对别人的羞辱,其作用是什么?    
              (4)体会下面这句话在选文论证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5)有人说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当前中学生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 5. 说说停顿
                  ①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彷徨者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谈何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困惑者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令居里夫人心烦意乱.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抽空去乡村旅行,在身体放松的同时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停顿,让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提取出震惊世界的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自卑者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之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勇敢地接受现实,停止工作开始治疗口吃.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目后的辉煌?乔治六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得以弥补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找回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给中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选自丁松英《郑州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①      ②      ③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③段“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中的“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6.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特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口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4)选出最适合作选文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沦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5)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1)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划波浪线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
              论据证明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特点论证作用
              《菜根谭》名言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    具有权威性    
              木匠儿子找手表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    
              (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
              (3)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划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 ____   ;在赤道,则 ____   .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儆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③段中画线句中和“?”号指    ,“!”指    
              (3)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白转有关,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    ;在赤道,则    .”
              (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说知论智
                                                   王蒙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检查.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
                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的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
                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张扬外露的.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一心投机取巧、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智慧是永无止境的.向往智慧、靠拢智慧、汲取智慧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今天,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论个体还是群体,没有足够的智慧,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成绩,更不要说胜利了.
              怎么获得智慧?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实验、有所创新、有所尝试、有所撷取、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
                                                                   (节选自2011年1月21日《广州日报》)
              (1)下列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智”包含了“知”,但知识多学问大的人一定不能称为有智慧的人.
              B.“说知论智”中的“智”,不但设计智力,还有“慧”这方面的悟性.
              C.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智慧的高低.
              D.在大门上开凿一大一小两洞以方便猫的进出,体现了牛顿极高的智慧.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举老子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②某官员最近在回应网友对政府的批评时认为:“主人说公仆几句话,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回应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如果用本文作者的观点,这位官员的智慧体现了哪些特质?
            • 10.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 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