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板凳,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小板凳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坐的。父亲从不和母亲坐一条板凳,也从不和我们孩子坐一条板凳。家里来了男性客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边上其实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这是一种尊重,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坐了一会,我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开了。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也就和解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可父母明明答应这次是要住几天的啊。后来还是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我的心,隐隐地痛。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有一次,是我升职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现在,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                       。 


              (1)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在父亲心中,“同坐一条板凳”在不同情况下分别意味着什么。
              (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加点语句。

              (1)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

              (2)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

              (3) 本文原题为《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发表时作者改为《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你认为这样改动有什么好处?
              (4) 请结合主题及文章语境,为文章补充一个结尾。

              现在,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

            • 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A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文章标题中“秋天”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2) 本文平静地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请抓住文中第①自然段中加下划线词赏析细节的妙处。

              (3) 文中有A、B两处景物描写,请选择一处具体分析。

              (4) 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3.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 15.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6.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7.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8.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野马嘴里有清泉》,完成问题

                (1)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 。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2)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3)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4)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5)“向导?谁啊?”我发问。

                (6)“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7)“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8)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9)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10)“野马能当向导么?”

                (11)“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12)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 ,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13)“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14)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15)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16)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17)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18)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19)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20)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21)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22)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赏析第(2)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3)“野马嘴里有清泉”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4)读完全文可以知道,是野马帮忙测绘队找到水源,顺利展开工作的。可见,动物的存在对人类的意义很重大。请你另外举出另外一个表明动物存在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例子。

            • 5.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⑴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⑵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⑶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⑷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⑸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⑹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⑺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⑼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⑽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⑾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⑿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⒀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⒁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⒂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

              如: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说说“我”掉泪的原因有哪些?                                     

            • 6.

              父 亲

              ① 父亲又要走了。

              ②“我坐在书桌前,茫茫然地盯着书。不一会轻轻地打开门,父亲正在外面拉好包,提在手里掂了掂。我叹口气,又悄悄地关上了门,这么些年来,父亲常也不在家住。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造了多少房,修了多少路,我不知道,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

              ③我总以为父亲并不爱我。自从母亲出走以后,他便把我丢在家里,让我孤零零地一个人担起全部的家务,可我总盼着他回来。记得在一个冬季,父亲终于回来了。那时,我满心欢喜,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请求父亲送我上学。这是小小的,但又是我当初最大的心愿,因为我总想像同学们一样在校门口自豪地与爸爸告别,况且外面的雪的确也很大。

              ④“爸爸,你送我上学吧,今天雪好大!”

              ⑤“爸爸不是早教你自己上学了,怎么长大了反忘了?!”

              我愣住了,他居然把一个十岁的孩子称为“长大了”。“可是……”我委屈得难以再说下去。

              ⑥“没有,可是的……”

              ⑦于是倔强的我一气之下拿了书包就冲出门。

                  ⑧“突然后面传来父亲的声音:“你的作业本忘了!”我头也不回地往前跑。父亲终于追上了我,把作业本塞进书包,还替我把帽子拉下,捂住耳朵。走了一段路,我回头看看,父亲仍仁立在风雪里。

                  ⑨“爸,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掂了掂父亲的包,很沉。

                  ⑩“我自己也说不准。”父亲淡淡地回答,“不过只要有机会,总会回来看你的。”

                  ⑪那时,我与父亲一直僵持着。偶尔见面时他似乎总想对我说些什么,可我没有给他机会。终于在暑假的一天,父亲提出带我去远方的工地。我答应了,实在也很好奇。

                  ⑫走进工地大门,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我见所未见的场面:一群打着赤膊的汉子,推着车,扛着楼板,搬着砖……嘴里不时发出“杭唷”“杭唷”的声音,他们的肌肤,在烈日下闪闪有光的,不远处,传来阵阵打夯声:“一二三!”“一二三!”整齐有力的号声。我感受到了一种轰轰烈烈的刚性,唯有男子汉才有的刚性。我到各处走了一圈,看到了工人们筑起的大厦雄伟的骨架,也看到了一排低矮简陋的临时住棚。这时,我好像真的长大了,明白了父亲。

                  ⑬晚上,父亲的屋里有许多人,没有椅子,大家坐在地上。这些壮实的汉子们,手里拿着蓝边的大碗,里面是当地自酿的醇酒,浓烈而醉人;酒过三巡,于是高声谈笑。他们的话,有我听得懂的,也有我听不懂的,可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样朴实,亲切;有人唱起歌来,那歌,有我听到过的,也有我不曾听到过的,它们都是那样豪放。父亲有点醉了,他一下子把我高高擎起:“这是我的女儿!”接着,其余的人几乎抢着要把我托起来。

                   ⑭门“砰”地关上了。父亲走了。他一句话也没关照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追出去,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默默祝福:“爸爸,一路平安!”

              (1) 本文叙事时空交织,故事发展显得摇曳多姿。请简要概括本文写作思路
              (2)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3) 请赏析第⑬段中画线的句子。
              (4) 请概括第⑫段的内容,并作简要赏析。
              (5) 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留守儿童,如果你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有些怨恨父母,对生活失去信心,你会对他说什么?
            • 7.

              择“差”录取

              刘荒田

              ①主人公是我在旧金山的邻居,广东人,英文名叫汤姆,40多岁,10多年前和妻子一起移居旧金山。他初来时极不适应,当了短期的清洁工,觉得没意思,要打道回府。妻子对他说:“你必须上大学,拿到文凭,我支持你。”几年下来,贤惠的妻子除了在银行担任全职雇员之外,还去停车场当收款员。他也争气,进加州大学,读到大学本科毕业,拿了机械工程学位。

              ②第一关算过了,但找工作仍不易。他个性忠厚敦实,不善言辞,在家里都难得和亲人聊天,何况在英语世界?不久,机会来了——市政府下属的污水处理厂招操作工。他对照了雇用条件,差不多适合,唯一的缺陷是没有相关工作经历。妻子鼓励他,直说无妨。

              ③笔试分两部分——笔试和口试。应招者有400多人,通告中说明,第一轮留20名。这差使工资高,福利优厚,连退休金也比普通人多。汤姆考得不错,20个人中有他。接下来是口试。他自知英语口语很差劲,别人听不懂——原因之一是环境限制,原因之二是他生来就不爱说话。所以,他下死功夫补习。

              ④临场面对4个考官。每人轮流向他提问,貌似话家常,但句句有用意。他脸色发青,腰板僵直,脚下意识地挪动,汗湿透了衬衫。20分钟过去,主考官说了两遍“先生,你的面试结束了”,他才如梦初醒,打了一个激灵,站起来,鞠躬,退出。在外等候的妻子着急地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摊开手,说:“别问了,怎会录取我?”

              ⑤考官说,60天发出通知。汤姆不抱幻想,去一家建筑公司当小工。到了第58天,通知来了,他没被淘汰!最后一轮是从20名中选4名,还是面试。他暗暗叫苦,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那些日子,他家一天之中,至少有18个小时,传出的都是英语声——不是跟着口语练习器操练,就是英语基础比他强的妻子扮考官,进行模拟面试。

              ⑥这一次,他面对3位考官。问题偏专业,术语增多,他虽然一个劲地暗示自己镇定,但脑门上的汗水漫过眉毛,渍得眼睛睁不开。细心的女考官给他递纸巾,让他喝水,做深呼吸,慢慢回答。30分钟过去,他走出考场,在门外的草地上坐下,很久起不来。他的精力都已消耗殆尽。妻子不敢问他,从他的神情看出了结局。

              ⑦然而,让汤姆夫妇惊讶不已的是,汤姆被正式录用。汤姆成为这个公司的工程师后,

              表现出众,第二年开始,每年都获得业绩奖,有一年还成为“年度人物”,照片贴在光荣榜上。

              ⑧他一直纳闷,公司为什么选他这个口语成绩远远低于竞争者的“劣等生”?两年后,他才有机会和足够的表达能力,和人事部主任作了一次坦率的交流。

              ⑨主持那次招聘的人事部主任告诉他:他的笔试成绩是优等,但口试成绩差,综合评分是中等,如果单单“以分取人”,他在50名以外。因此,招聘委员会为了他,有过激烈的争论。人事部主任力主任用,理由是:首先,他在美国的履历,基本上是单纯的,这是他应聘的第一个正式职业——在全新领域,没有经验是一种优势。其次,口语差并非重大缺陷,笔试已证明其语言能力不错——而且,这个岗位不是推销岗位,不靠耍嘴皮子。

              ⑩主任最后高兴地说,那一次择“差”录取,后来证明是对的。他们为公司找到了一位优秀的工程师。                         

                                                                                                     (摘自《今晚报》,2017年7月23日)


              (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拿到学位,应聘操作工→       ①       →得到通知,参加面试→       ②        _→与主任交谈,得知录用缘由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请对句中加画线字加以赏析。

              摊开手,说:“别问了,怎会录取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脸色发青,腰板僵直,脚下意识地挪动,汗湿透了衬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标题“择‘差’录取”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其中“差”上的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B.人事部主任力主录用汤姆,是因为他认为在全新领域,没有经验也是一种优势。

              C.对于“汤姆”的刻画,综合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D.“他家一天之中,至少有18个小时,传出的都是英语声”,可见,英语口语上的欠缺是汤姆在这次工作招聘中致命的弱点。

              E.汤姆被任用,在夫妇俩的意料之外。


              (4)你如何理解文中“汤姆在全新领域,没有经验是一种优势”?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你对“如何对待自己的劣势”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于是他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尽管他学得不错,但是他师傅却由始至终只教他一招,而且对他说:“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后来,师傅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竟真的仅凭那一招就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决赛。决赛的时候,对手是一个比他高大、强壮的人,虽然一开始时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但是当他一使出那招时,他就制服了对手,最终赢得了冠军。或许很多人都会问:“那一招真的那么厉害吗?那一招真的能使一个失去左臂的人赢得柔道冠军吗?”小男孩也同样感到奇怪,他就跑去问他师傅,他师傅告诉他:“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对方抓住你的左臂。”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自己最大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的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回忆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的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的笑着,伴着鬼脸。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地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黠地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的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委顿的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待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 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喳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的喙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1) 15.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6.赏析下面 句子中加横线的文字。 

              ①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7.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