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远远的云端

              胡晓梦

              ①学生最爱给老师评头论足了。要是有个有点特点的老师往讲台一站,同学会相互挤眉弄眼。下课后,三三两两议个没完没了。记得刚进高二时,就有这样一位富有特色的老师成了我们最有趣的议题。

              ②上课前,有消息透漏:此人年过花甲,性格外向,喜怒无常……喜怒无常?我心抽了一下。

              ③“来了!”有人一声惊呼。只见一个老头从甬路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噔噔有声,两条手臂大幅度摆动,整个身子摇来晃去。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啦哇啦讲课了。和新班学生见面不讲客套也罢,总要讲上一串有趣的废话嘛!可他啥也不讲,真是……

              ④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传开了。别的都记不住了,只记得“小灵通”说,当年她伯父听他讲课,这位老师曾经在讲台上背诵《孔雀东南飞》,背呀背呀,禁不住潸然落泪,不能自己,直到悲恸咽住,才停下喘气。我们听后全都捧腹大笑,真是滑稽得可爱。有趣的是,30年后的今天,他又要向我们讲《孔雀东南飞》了,多想看一看他泪挂两腮哟。

              ⑤可等到了!他要我们先自行注释,然后略讲解几句难句,接着便是范读。只见他稍一酝酿,一次深呼吸,便沉下脸,小声地开始朗读起来。我发现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他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哦,这也许就叫“吟哦”吧!我禁不住也想笑。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有些同学自觉没趣,便也捧起书来听他读了。渐渐地,他越吟越带劲儿,越来越凄切,读到刘兰芝告别小姑时,只见他不断地咽喉头,不像前边那般流畅有调了。听得出,他近乎沙哑酸涩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这时,默无声息的教室里,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怆的神情来。我不断咬着牙,不让泪水涌出。直到下课铃响,大家还是沉重得很,无人哗笑,无人追跑。

              ⑥上他的课,我总被他的感情所左右。他不是演员,但他情感的变化,却犹似春末夏初那变幻莫测的云天。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带情朗读的习惯,读到好章段,我竟也会旁若无人,忘乎所以。如今,细细琢磨一下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不禁深深赞叹。我已深切领会了他的一句话:“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唉,说他喜怒无常,莫非由此而生?

              ⑦去年,我曾连获校、地、省作文比赛一等奖。那天早会时,全校师生集合在大操场,校长将给我颁奖。忽然,他风风火火地闯进我们的队伍,一眼瞄住我,挤了过来,没等我明白,他已把我拖出了队伍,郑重地教我:“一会儿你上台领奖,要先进三步,双手接奖品,然后转身向全校师生亮一亮奖品,然后退后三步,看,像这样……”周围的同学全都哗然大笑,他却充耳不闻,仍一本正经地为我做着木偶似的机械的示范动作。我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又不是第一次上台领奖,真是个老古董!我虽不敢笑,心里却埋怨他没事找事。可是说来也怪,在我短短的生活道路上,曾印下多少激动人心的绚丽画面:在万人歌咏大会上,我的手风琴演奏曾赢得如雷的掌声;在长沙省委礼堂,我郑重地接过省委书记颁发的奖状;也曾像一颗小明星,荣幸地和名作家一起游山玩水,一起留影,一起上电视……然而那些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漠了,偏偏只有他为我做木偶似的机械的动作的场面不时地在我脑幕里映现,而且越来越清晰,每次都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暖乎乎地、特殊的爱。

              ⑧在我的记忆中,他只有一次对我发脾气。我读高三,学校成立文学社,他当顾问。那天,他兴冲冲地摇进教室来,眯着眼笑着告诉我:“你被选为社长!”我立即本能地红着脸,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婉言推诿一番。没料到,他的脸立即露出愠色,严肃地盯着我:“你以为韬光养晦,隐藏才华是谦虚,是美德吗?不,现在观念变了,有才不露,还不如毛遂……当社长算什么?你应该向大家拍胸脯,公开宣布,我得几个奖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我——”我浑身发烫,借口溜了。

              你说他是老古董吗?这种新思想至今我还难于接受呢!然而暗地里这些话却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着,越燃越旺。眼前摆着的是好几张获奖证书、奖状。抽屉里,放着复旦大学的免试录取通知书。我抬起头,望着窗外云天,呀,老师就站在那远远的云端,又在向我教训道:“得几个奖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关杨老师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杨老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味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A.他却充耳不闻,仍一本正经地为我做着木偶似的机械的示范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然而暗地里这些话却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着,越燃越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父亲的斧头》

                 (1)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①。

                (2)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3)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4)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 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 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5)一次,放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6)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②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7)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8)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喜欢想入非非。

                 (9)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 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10)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11)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12)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13)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①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 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 题目“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一颗糖 一世暖》

              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

              每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

              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

              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缘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一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学,才结束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

              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在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在瘫痪的母亲床前,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她换上新衣服,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宝的亲生母亲。

              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问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给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

              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

              (1) 文章标题有何作用?
              (2)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3) 文中小颜的性格除了勤劳和逆来顺受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请对小颜懂得感恩的性格举例加以说明。
              (4) 联系全文,从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
              (5) 读了本文,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 4.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2) 文中有三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 将第三段中加方框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 文章结尾描写作者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 5.

              相依外祖母  

              许立强

              ①不知别人最早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几岁,我最早的记忆是四岁,那一年经历的一些事情已过了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我却至今念念不忘,历历在目。

              ②那时我和外祖母住在济南市十一马路路东一个大院里,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我和外祖母住的是一幢坐北朝南一室一厅的平房。

              ③我外祖母叫贺绳梅,祖籍德州,我四岁那年她50岁,身高一米六多,椭圆脸,齐耳短发,经常穿一件自己缝制的蓝布大襟上衣。她学过裁缝,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平日的工作是给十一马路路口一家服装店加工服装。服装店揽来了活就通知她去拿布料,在家里做好了再送回服装店,返回家时手里便多了块儿八毛的人民币。我记的那时外祖母经常领着我去服装店要活做,而店老板则是经常回答:“没有,有了活一定会通知你。”

              ④ 我四岁那年,中国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全国都在搞“生产救灾”,我外祖母裹过脚,干一些劳动强度大的活力不从心,她就帮着左邻右舍干些裁衣服、织毛衣、看孩子等力所能及的活,人家给钱也不要。一个院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外祖母都是让我喊爷爷、奶奶、叔叔、婶子,爷爷、奶奶、叔叔、婶子。我记得三爷爷是个拉地盘车的,他给罐头厂送货回来常带一些苹果皮、梨皮之类的食物送给我外祖母,外祖母舍不得吃都省给了我。为了省下粮食喂我,外祖母还经常出去捡一些草根之类的东西回来煮着吃。不久外祖母患了水肿病,我按过她那虚肿的腿,按下去就是一个坑,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我却被她喂得胖乎乎的,每当有人看着我那圆润的脸庞,夸我是个大胖小子时,外祖母便笑的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成就感。

              ⑤我和外祖母的日子过的虽然艰苦,但很温馨。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我是她倾心培育的青禾,孤寂时的寄托,黑暗里的光亮,艰难面前的希望。而外祖母则是我遮风避雨的大树,她的怀抱是我歇息沉眠的港湾,她的关爱是我成长沐浴的阳光,她的教诲是我滋润心田的雨露。

              ⑥后来,我和外祖母离开济南去了淄博,去了我父母工作的地方淄博市博山区。

              ⑦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走的那天是一个阴雨天,外祖母天不亮就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收拾起早已整理捆绑好的行李乘一辆三轮车去火车站,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四周一片漆黑,为了不惊动左邻右舍,外祖母说话声音压的很低,搬动行李轻手轻脚。可谁知左邻右舍的灯还是敏感地点亮了,家家户户的门都相继打开,涌出来很多人来为我们送行。外祖母很感动,看不出她眼里是不是含着泪,但告别的声音里夹带着抑捺不住的哭腔。同院住着的一个靠“蹬三轮”为生的叔叔用三轮车把我们送到火车站,外祖母掏出钱给他,他说什么也不收,说:“你平时帮我们大家做了那么多事,我咋能要你的钱?”外祖母硬往他兜里塞,他就气急地说:“你这是在打我的脸。”我害怕地拽拽外祖母的衣襟,外祖母才把钱收回来。那人的脸也由怒转暖,动情地对外祖母说:“到了女儿那边别忘了给咱院子里的人回信报个平安。”我外祖母没再说什么,只是使劲地点了点头……

              (选自《散文百家》)

              (1) 第①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什么好处?

                                                                                        

              (2)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                                                                          

              (3)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系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我是她倾心培育的青禾,孤寂时的寄托,黑暗里的光亮,艰难面前的希望。(从修辞角度)

              ​                                                                                                                                            

              (4)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系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他就气急地说:“你这是在打我的脸。”(从描写方法角度)

              ​                                                                                                   

              (5) 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外祖母“告别的声音里夹带着抑捺不住的哭腔”所蕴含的情感。

              ​                                                                                                                                    

              (6) 把题目改为“我的外祖母”好不好?外什么?

              ​                                                                          

            • 6.

              逃匿的倭瓜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回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边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呢?那可是我们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瓣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二十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 有删改)

              (1) 文章以“逃匿的倭瓜 ”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倭瓜的,并概括其特点。


              (3)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从修辞的角度)


              ②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

            • 7.

                   鲫鱼汤  

              肖复兴

                ①有些事很难忘记。大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回北大荒一趟。那时,知青返乡热还没兴起,我是我们生产队乃至全农场第一个回去的知青,乡亲们都还健在,心气很高,队上特意杀了一头猪,在两家老乡家摆出了阵势,热闹得像准备过年。

                ②几乎全队的人都聚集在那里,等着和我一醉方休。我仔细看了一周遭,发现只有车老板大老张没有来。我问大老张哪儿去了?A几乎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叫道:喝晕过去了呗!得等着中午见了!

                ③大老张是我们队上有名的酒鬼。一天三顿酒,一清早起来,第一件事是摸酒瓶子,赶车出工的时候,腰间别着酒葫芦,什么时候想喝,就得咪上一口。有时候,去富锦县城拉东西,回来天落黑了,他又喝多了,迷了路,幸亏老马识途,要不回不了家。

                ④不过,大老张干活不惜力,他长得人高马大,一膀子力气,麦收豆收,满满一车的麦子和豆子,他都是一个人装车卸车,不需要帮手。需要帮手的时候,他爱叫上我。因为他爱叫我给他讲故事,他最爱听水浒。我们俩常常为争谁坐水浒里的第一把交椅而掰扯不清,我说是豹子头林冲,他非要说是阮小二,因为阮小二是打鱼的,他家祖上也是打鱼的。那都是哪辈子的事了?自从他爷爷闯关东,来到北大荒之后,他就只会赶马车。

                ⑤那天午饭,我也没少喝。两户人家,屋里屋外,炕上炕下,摆了好几桌,杀猪菜尽情地招呼,乡亲们问我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又怎么样,一个个的知青,都关心地问了个遍。就着北大荒酒的酒劲,乡亲们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⑥午饭快要结束的时候,院子里传来粗葫芦大嗓门,叫着我的名字:肖复兴在哪儿了?一听,就是大老张,这家伙,真的是等到中午才来?早晨的酒劲儿过去了,又接着中午这一顿续上了?我赶紧起身叫道:我在这儿!他已经走进了屋,大手一扬,冲我叫道:看我给你弄什么来了。我定睛一看,他手里拎着两条小鱼。那鱼很小,顶多有两寸来长。他接着对我说:一清早我就到七星河给你钓鱼去了,今天真是邪性,钓了一上午,钓到了现在,就钓上这么两条小鲫鱼!说着,他把鱼递给身边的一个妇女,嘱咐她:去给肖复兴炖汤喝,我就知道你们吃的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鱼!

              ⑦有人调侃大老张:我们还以为你喝晕过去了呢!大老张很一本正经地说:今儿我可是一滴酒还都没有喝呢,我说什么也得给咱们肖复兴钓鱼去,弄碗鱼汤喝呀!这话说得我心头一热。

                ⑧鲫鱼汤炖好了,端上来,只有小小的一碗。炖鱼的那个妇女说:鱼实在是太小了!大家都让我喝,说这可是大老张的一片心意!这时候,大老张已经喝多了,顾不上鲫鱼汤,只管呼呼大睡。满是胡子茬的大嘴一张一合吐着气,像鱼嘴张开吐着泡泡;浑身是七星河畔水草的气味。

                ⑨B什么时候,有过一个人,整整一个上午,为让你喝上一碗鱼汤,而为你专门去钓鱼?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单木不成林,一个地方,之所以让你怀念,让你千里万里想再回去看看,不仅仅是那个地方让你难忘,更是有人让你难忘。

                ⑩我永远难忘那碗小小的鲫鱼汤,汤熬成了奶白色,放了一个红辣椒,几片香菜,色彩那样的好看,味道那样的鲜美。算一算,35年过去了,七星河还在,但是,那个一上午忍着酒虫子钻心而专心坐在那里,专门为你钓鱼的人不在了。


              (1) 文章写自己回北大荒的一次经历,为什么要以“鲫鱼汤”为题?


              (2) 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


              A几乎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叫道:喝晕过去了呗!得等着中午见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什么时候,有过一个人,整整一个上午,为让你喝上一碗鱼汤,而为你专门去钓鱼?(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 就全文来看,③④两段有什么作用?


              (4) 作者说:“我永远难忘那碗小小的鲫鱼汤。”从全文看,究竟有哪些东西让“我”难忘?

            • 8.

              尺  子

              刘建超

              (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6)“一米二!”

              (7)“一米一!”

              (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9) “一米二!”

              (10)“一米一!”

              (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12)“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13)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16)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

              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

              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

              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20)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21)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22)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23)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24)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25)郑祺摇摇头。

              (26)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27)“二点七三平方米!”

              (28)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29)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30)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有改动)


              (1) 小说的第(2)段详写郑祺“抓周”有何用意?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 赏析第(15)段的划线句。

                                                                                                           

                                                                                                            

              (4) 小说中为什么两次提到王大头?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 小说以“尺子”为题,有何好处?
            • 9.

              家在途中

              白岩松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界也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

              ⑩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1)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 请分析题目的含义。

              (3) 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怎样理解“家”的?

              (4) 作者为什么要说“家在途中”呢?(请用原文回答)

              (5) 揣摩选文中的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⑴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

              ⑵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6) 在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7) 白岩松说“家在途中”,请问你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

            • 10.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下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3) 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4) 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5)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