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戴望舒)

              【材料2】

              贾政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儿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贾政道:“这是  A  吗?”宝玉答道:“是。”贾政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贾政道:“好像  B  。”探春道:“是。”……

              ——节选《红楼梦》(曹雪芹)

              【材料3】

              ①窗外一轮明月,清凉澄澈,我卷帘,只需借着月光,就可以读书。桌案上,摆放着《宋词》、《红楼梦》,还要一册《南华经》。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我可以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

              ②月光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野外偶遇风雨,所填的一首词。词牌也特别,为《定风波》。清风总是知人心意,他知这几日,我读苏子的词,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③他不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心中辽阔的地方,可以屏除一切念想。枕石而眠,在梦里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庄子觉得万物不断地更迭,只有时间是永恒的。他的淡泊超脱物外,和苏子出尘入尘的淡泊,在境界上有所不同。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庄子是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能沾他的身。苏子还感慨过,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而战国楚霸王,登门请庄子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节选《静守宋词的清韵》(白落梅)

              (1) 【材料1】中“我”被诗化为一个怎样的意象?哪两句诗最能体现其跨越万年的逐梦情怀?
              (2) 请细细品味【材料2】中的两则春灯雅谜,在A、B两处分别填入谜底。

              A            B          


              (3) 【材料3】中为何说“清风总是知人心意”?
              (4) 【材料1】中划线诗句恰能体现庄子的什么观点?请用【材料3】中第③段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5) 积累链接:“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就像《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        ,“非                    ,非                 非               
            • 2. 下列括号里的内容对前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这篇文章,作者朱自清选择父亲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了父亲四次背影,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父子亲情.(对文常及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完全正确)
              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还看到了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本句无语病)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本句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比喻,把矮松顶着雪的情景比作日本看护妇,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
            • 3.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 4.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自己的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3) 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 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5.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7.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8.

              从下列三道题中任选一道完成。

              选作一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

              注释:①嘉肴(yáo):好吃的食物。②旨:甘美。③至道:最好的道理。④是故:所以。⑤困:不同,理解不了。⑥自反:反省自己。⑦自强(qiǎng):自我勉励。⑧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自己也能增长学问)。(选自《学记》)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选作二

                下列诗歌中,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A.王维的《竹里馆》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B.岑参的《逢入京使》和韩愈的《晚春》

              C.李白的《竹里馆》和韩愈的《晚春》            D.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韩愈的《晚春》

              选作三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调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得难受。——选自《骆驼祥子》

              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得难受”是因为:(     )

              A.自己破产了 。                B.老马小马的悲惨遭遇让祥子的希望破灭了。

              C.虎妞难产而死了。             D.祥子生了一场严重的病。

            • 9.

              母亲手上的年味

              裴庆美

               ①当别人都沉浸在盼年的焦渴中时,我对年却有那么一点点抵触。(A)因为只要一过年,母亲的手就一天天的泡在水里,经风一吹,母亲的手上就布满了一道道冻裂的口子,时不时有鲜红的血流出来。

               ②(B)一进腊月门,母亲就开始不停地拆,不停地洗。有几日,

              母亲天天端着一大盆被套衣物,去我家前面的池塘。气温低的时候,池塘的水面往往结着一层薄冰,母亲需用棒槌敲开薄冰,在一片冰凌的包围中,搓洗一盆盆的衣物被褥。(C)母亲的手一人水马上就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的手指又红又肿。我是知道那水冰凉彻骨的滋味的,有一次我用凉水洗脸,手指即刻冻得失去知觉。然而母亲却兀自洗着。母亲洗完在晾晒的过程中,手指裂了口子,有时不小心将血抹到了床单上,母亲还气自己笨。

               ③过年除了要洗大量的衣物外,还要洗许多的蔬菜、鸡鸭鱼肉。母亲的手又得不停地在菜蔬鱼肉之间来回穿梭。这时候母亲的手除了红肿外,又像变色龙那样变换颜色。洗藕洗土豆时,母亲的手心指纹都变成了黑褐色;洗鱼肉时又被鱼肉的血渍成红色;有时还不知被什么染成黄色。母亲手心里的黑、褐、黄,一直要到过年好久,才能渐渐消去。

               ④一直觉得做吃是一项巨大繁琐的工程,母亲却为做吃忙得不亦乐乎。按老家风俗,过年要做出一个月的馒头。有几天,家里就天天蒸馒头、枣花、花糕等各种繁复的面食。这么大的量,和面、揉馍,到上笼蒸,没有足够的精力是应付不来的。那几日,母亲天天晚上临睡前和上好几盆发面,第二天天不亮就开始做准备。那几天,母亲的手一天到晚沾满白白的面粉,就连前几日的黑褐黄也看不见了,母亲的面粉手,换回来好几筐又白又亮的馒头。

               ⑤母亲还喜欢过年时炸下许多藕合、丸子、酥肉、炸鱼等。那几天,母亲天天坐在油锅前,膝盖上放着一个盛放各种材料的盆子。母亲左手扶盆,右手拿勺子或筷子,一块块、一勺勺,往油锅里丢藕合或丸子。待油锅里丢满时,母亲再赶紧拿筷子把黏连的炸货拨开、翻个,待熟透再一个个夹起、沥油、出锅。由于长时间在油锅上烟熏火燎,母亲的手心手背,都充满了浓浓的油烟味。

               ⑥如果说年画、烟花、炮竹、红灯笼是年味渐浓的象征,那么,母亲冻伤的手、变色的手、沾满面粉的手、含着油烟味的手,无不叙说着年味的浓郁。年味,在母亲变粗变大的指关节上__________;在母亲布满道道裂痕的手背上;__________。当我看着母亲那双因过年而变得丑陋的手,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1) 

              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选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下面任选一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划线的连词有何作用。

              A.因为只要过年,母亲的手一天天的泡在水里,经风吹,母亲的手上布满了一道道冻裂的口子,时不时有鲜红的血流出来。

              B.进腊月门,母亲开始不停地拆,不停地洗。

              C.母亲的手人水马上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的手指又红又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内容,补写第⑥段中空缺的语句。

               年味,在母亲变粗变大的指关节上;_______________;在母亲布满道道裂痕的手背上;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⑤段画线部分细致描写了母亲过年做油炸食品的过程。请你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个亲人劳作的场景,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从偏远的乡下转到城里上小学。我很快发现,我与那些城里的孩子有很大差距,音乐、体育、棋类等,班上其他孩子会的事,我几乎都不会,甚至见都没有见过。久而久之,曾经活泼的我,变得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总是形单影只,独来独往,心里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自卑阴霾,这种自卑阴霾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压迫着我的呼吸。

              一天,班上上活动课,同学们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有的拉小提琴,气氛十分热闹。我坐在座位上,百无聊赖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木头手枪,这是我在乡下爬到老槐树上折下的一根树枝做成的。

              我正玩着,班主任从身后走了过来,她看到我手上的木头手枪,一下拿了过去。我吓得心怦怦地乱跳,脸色也变了,心想,老师肯定要批评我了,甚至还会嘲笑我这么大了还玩这木头手枪。我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忽然,我听到老师赞叹道:“这木头手枪做得太像了,是你做的吗?”

              我惊讶地望着老师,羞涩地点了点头。

              老师听了亲切地抚摸了下我的头,说道:“你真聪明!这木头手枪做得太惟妙惟肖了,这可是我见过做得最像的木头手枪。”说罢,她将手上的木头手枪高高举起,对同学们说道:“大家看一下,李木子同学做的木头手枪多像啊!”

              班上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都抬起头,看着老师手里的那只木头手枪,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只听到几个女同学低声说:“李木子真了不起!”一个男同学举起手大声说道:“老师,给我看看好吗?”

              老师点点头,将那支木头手枪递了过去。同学兴奋地拿在手里欣赏着,旁边几个同学着急地催促道:“看快点,给我们也看看。”

              没想到,这堂活动课,最后成了我那只木头手枪的欣赏课,它从一个同学手里传到另一个同学手里。下课了,许多人围拢到我身边,央求道:“木子,你也教教我们做木头手枪吧!”

              我忙不迭地答应着,心里溢满了甜蜜,这是我进城里上学以来,受到全班同学最热情关注的一次。我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我抬头,看到窗外的阳光像瀑布似的倾洒下来……

              又是一堂活动课,老师首先在班上宣布了一项决定,让我担任手工劳动的课代表。

              我惊讶地问道:“我行吗?”

              老师亲切地说道:“从你制作的那支木头手枪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而这也是我们许多同学所欠缺的。不要怕,你一定行!每朵浪花都一样澎湃。”

              这时,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大海里那朵朵浪花,可不是吗?那每一朵浪花,都溅起冲天的水花,这朵朵水花,才汇聚起大海的澎湃和浩瀚。

              我看着老师,老师又冲我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醉了,仿佛也变成了那浪花中的一朵。

              我变了,我不再那么自卑了,因为老师说了,“每朵浪花都一样澎湃”,我也是一朵澎湃的浪花。我教同学们做木头手枪、木头弹弓、木头小汽车、木头农具……同学们教我下棋、打牌、吹口琴……渐渐地,我学会了许多特长,我与那些城里的同学,不再有隔阂和距离,我和他们深深地融合在一起。

              小学毕业时,我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浪花,浪花从不自卑和胆怯,它们都充满了激情和喜悦,有了它们,才有了大海的澎湃和浩瀚。

              选自《辽宁青年》

              (1) 结合内容,将主要事件与“我”的心理状态对应完整。

              主要事件

              心理状态

              在新学校和别人比较

              紧张

              老师赞叹我

              同学们围上前看木头手枪

              惊讶

              我融入了新集体

              (2) “我抬头,看到窗外的阳光像瀑布似的倾洒下来……”试说说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3) 请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完整。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5)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班主任的形象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