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④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⑤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⑥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⑦“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⑧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⑨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⑩“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⑪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⑫“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⑬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⑭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⑮“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⑯“谁?”
              ⑰“骆驼呀!”
              ⑱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⑲“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⑳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 该文节选自《 》,作者是           ,本学期课文推荐的6部名著,你最喜欢的是        ,除了默读,你还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                   
              (2)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咀(       )  慢慢地(        )

              (3) 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4) 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5) 文章的哪些内容体现儿童独有的童真?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父   亲

              ①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一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④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⑤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⑥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穿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撒下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⑧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⑨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⑩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竟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⑾我哽咽着说:“睡吧。”

              (1) 

              文中两次写“我”落泪,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看了表哥的来信内容,这是                   眼泪,第二次落泪的原因是                           这是感动的眼泪。

              (2) 

              根据④——⑨段,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例各一例,归纳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父亲关心儿子:                           

              B.儿子关心父亲:                             

              (3) 

              下面这个句子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请加以赏析。

              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

              (4)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描写,它的表达作用是           。

              (5) 

              父亲用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替我抹去泪水后,我就简单地说了一句“睡吧”,其实此时的“我”心里有千言万语要对父亲说,请你联系我当时的心情,想像“我”当时的语言并描写下来。

            • 3.

              回忆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第下列各题,任选两题)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回忆课文,说说这句话加下划线词语表达的妙处。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纪念白求恩》)这句话的加下划线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这种想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第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一]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①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②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③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该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④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都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为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由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⑤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彻悟、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⑥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⑦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选自《幸福悦读))2011年第10期)

              (1)作者在本文中反对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所提到的“故事”和“事故”分别指什么?

              (3)文章列举了三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作用是什么?列举两项调查研究的作用又是什么?

              (4)请举一个因为“勤奋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事实论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艺人

                 ①腊月,无雪,天气冷得石头都呲牙。早上拱腰缩肩地开了小店的门,点起小炭炉,红红的火在炉肚子里欢快地弄腾。风硬硬的,敲在窗上的手指如一截枯柴。冷,穿皮刺骨的冷中,却透给人一种安宁。围着火炉静静地看书,心如止水。

                 ②开着一家小话吧,生意冷清。初开时,在网上告诉朋友,自己找了事。朋友说,开话吧是一件善事。我喊,是要挣钱的。其实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生意人,哪能挣得那份辛苦钱。已经开着两家店的小姑子对我评价是,没有让钱追着跑的动力。笑。

                 ③风是个爱打听事的老女人,隔一会儿就把门推开。闪进来看一眼,又忙忙地拐走了。我赌气,把门从里锁上。我在读海子的诗。海子说:平原上有三个瞎子/要出远门/红色的手鼓在半夜/突然敲响……我听到鼓声在我的耳边,咚咚响起,清晰悦耳。抬头,一个卖艺的老人站在我上了锁的门外。老人的右肩上斜挎着一根分不清色的鼓带,胸前一面朱红的鼓,烈烈的一团火。老人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拔弄着,那些声音在寒风中跳着,舞着,红红火火。老人一定站在风中敲了很久,可老人没有喊我开门,连玻璃窗都没有敲一下。

                 ④虽然听不懂老人侉里侉气的唱词,可我知道这个小曲是送给我的。心暖暖的,给点小钱,并把老人请进来,让他烤烤火。老人不肯坐,站在炉边。卑歉地说烤烤就好。老人伸手烤火,我看到那双手黑黑的,皴裂的口子还在渗着血水。我忙把眼睛移开,我怕我的目光让老人难为情。可是老人已经把手缩到后面。腰鼓被时间被风雨磨擦得又光又亮,我小店里的东西都趴在他的鼓上摇晃。他冻成紫茄子的脸,也印在鼓身上,有点丑。

                 ⑤为了不让老人拘束,我主动和老人拉话。我盯着他的腰鼓,在我有限的知识里,想着信阳腰鼓湖南花鼓。便问,河南人?不答,又问,湖南人?他哈哈地笑着说,山东人。我记得山东大鼓。可那是又扁又圆的物件。

                 ⑥毕竟是久跑江湖的人,笑过后,话儿就多起来。老人说,他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跑,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唱到哪儿就在那儿挣点钱,生活在那个地方。大城市小乡村都跑,新疆西藏跑过,江西浙江跑过,山西陕西跑过,最南边的广东深圳也跑过。我注意到老人用“跑”来形容他的路程,而不是用“去”这么一个轻飘飘的字。跑是个有活力的,精神劲很足的字,就像老人的笑容。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有着骄傲的口气,一个人走南闯北丰富的阅历是他向听众夸耀的资本。最后老人特别强调说,他是有手艺的人,凭手艺走南闯北。凭手艺吃饭挣钱。我知道他想告诉我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活,他有手艺。

                 ⑦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羡慕起来,羡慕老人自由地来来去去。只用一面鼓,便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都带在路上。羡慕老人不受生活的束缚,在行走中寻找快乐,再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而我是一个忘记行走的人,我徘徊在过去的记忆里,走走停停。

                 ⑧年三十的早上,我踩着凳子在风中贴对联。纸脆,一不小心就扯一条小口子。我慌着用胶带纸贴好。一段悠扬的三弦被风送过来,抬头我看到上次那个卖艺的老人,换了一把三弦站在邻居的店前,娴熟地运用揉、按、滑、颤的指法,边弹边唱。真是个有心人,在今天唱曲儿,肯定能得到比平时多几倍的钱。到了我的店门口,老人说,闺女,过年了,送你段三弦听吧。完了,我打个免费电话。我说,好呀。老人很慷慨,他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大段大段地弹唱,他大概要把所有的吉祥祝福都送给我这个萍水相逢的人。

                 ⑨电话是打给他的老妻的,他说,年三十晚上回不去了,没买上票,也贵。他坐初一早上的车回。车上人少不挤,还能睡觉。大概是老妻哭了,老人安慰说,车站晚上给吃热呼呼的饺子。

                 ⑩我说,明天回?老人说,嗯!我说,一路顺风。

                 ⑪老人乐哈哈地说,顺,顺,顺,六六大顺。

                 ⑫一位让人敬重的老人,年近六旬,没有利用老弱乞求别人的同情心,而是用爱心带给陌生人温暖,快乐,祝福。

              (6)文章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表现老艺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7)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8)文章主要是刻画老艺人的,而②、③段却叙述“我”的情况,有何用意?

              (9)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

              (10)艺人,要遵循艺德。说说本文老艺人具有怎样的艺德?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耕(   )

              卑鄙(   )

              庶竭驽钝(   )

              斟酌益(   )

              其咎(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填空

                 选文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陈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诸葛亮认为蜀国北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14)选文中诸葛亮提及“职分”“不效”等,体现了什么意识?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种意识的认识?

            • 5.

              ①因为没有文字、图画和影像等记录,在岁月的冲刷下,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并最终消失在记忆的深处。甚至连故乡的那片土地,似乎也忘记了曾经拥有过的富饶和正在经历着的苦难,沉睡在煤尘与瓦砾之下,默默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②打一出生,大自然老师就陪伴在我身边,山花野草、飞禽走兽,曾经,我的世界比缀满繁星的夜空还要丰富。

              ③模糊的记忆里有一只“可怕”的野兽,五六岁的我,跟着姐姐和哥哥在葡萄园里吃葡萄,突然,一个大家伙从栅栏里钻进来,一跳就跳到了我的面前。我惊呆了,姐姐和哥哥也吓得一动不动,连举着摘葡萄的手都忘记了放下来。大家伙瞪了我们一眼,又一跳跳进草丛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常和姐姐争论,我说,那是一只豹,很大很大;姐姐说,那是一只大山猫,并不比家猫大多少。可惜姐姐和哥哥当时都没做任何记录,如今,我们只好听凭这只神秘的野兽在模糊的记忆中越走越远。

              ④睡梦中我时常梦见山里那种好玩的野草,草叶如手指般狭长,叶子的背面长满毛刺,就像抹了黏胶,往衣服上一贴,便牢牢地粘住了。每次走在山路上,我都用这种叶子在胸前贴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小女孩儿爱臭美的年纪,这可是一件由自己设计的花衣裳呢!可是,我始终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像山里的许多动植物一样,在我真正认识它们之前,它们就已经离我远去了。因为没有为它做任何的记录,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它的模样,尽管捧着厚厚的植物图鉴,我却不知该从何处查起。

              ⑤我也曾做过自然观察和记录,厨房里的一窝金腰燕,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我都仔仔细细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可是后来这个本子也遗失了,遗失在满是瓦砾的废墟之中。从此我不再知道燕子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只有它们“咕噜噜——咚——呖”的叫声还在耳边回响,因为爸爸说:“东——莉,东——莉,燕子在喊你呢!”可是我知道,燕子不会再喊我了,因为我的家没有了,它们的家也没有了,从此我们不再相见。

              ⑥用绿色肩头扛着我们的大山,它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有头发、有皮肤、有血脉,还有心脏一样,它是有生命的呀!

              ⑦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山死了,黑色的煤尘覆盖了山上的每一寸肌肤;大树死了,在煤尘的覆盖下,几乎每一片叶子都停止了呼吸;动物们走了,除了山路上运煤的货车发出“哐啷啷”的巨响之外,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后来,我的家也没了,被人类掏空的大山再也不能把我高高举在肩头,一声巨响过后,我的家轰然倒下,永远消失在瓦砾与灰尘之中。带着恨与泪,人们离开了,过去不曾为保卫家园而抗争的人们,现在和将来也未必会为它奔走呼告,伤痛和远去的记忆一样,会越变越淡,越变越模糊。

              ⑧连我也不记得院子里的石榴树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印象中只有它枯萎的模样;连我也想不起山崖上消失的小鸟长着什么样的羽毛,记忆中它们在人们的猎杀中四散纷飞;连我也记不清山脚下的金沙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变得乌黑而混浊……没有记录,没有任何的图文、影像资料,它们的生死变迁,像是一个个虚无缥缈的梦。藏在人们心中的痛越变越轻,轻得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它们吹散。忘记了美好与伤痛的人,便失去了抗争的力量,甚至就连迁往一个新的家园,也不一定懂得珍惜脚下的土地。

              ⑨我和我的故乡都患了失忆症啊,直到现在,我才开始醒悟:即使没有摄影器材,曾经,我也可以用自然笔记来记录它的变迁;即使不是生物学家,曾经,我也可以用图画和文字来记录身边美丽的生灵。

              ⑩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地方患有这样的失忆症,但我相信,一切也许还不算太晚。从现在起,开始记录我们现有的家园,让自己和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再失去记忆。记录的目的不是将历史存入档案,而是警醒人们善待自然,善待人类共有的家园。

              (1).结合文章回答“我”和故乡为什么会患了失忆症。

              (2).请对“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这句话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⑦段中,作者说“大山死了”“大树死了”“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结合语境,理解“死”字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信仰的力量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事实论据吗?

              (2).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3).本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请具体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第七段不能删去的原因。

            • 6.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 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 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5)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6) 请在文章第⑨段“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的省略处加入一段“我”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的片段。

              要求:(1)符合上下文的情境;

                       (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字数不超过150字。

            • 7.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 (选段)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6.)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文中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7.)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 8.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1) 阅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辛苦持家        应对变乱        宽仁离别

              (2) 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句

                       情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1)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2)

               

              (3) 文中很多语句富有表现力,请对下面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 老舍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笔下你读出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呢?结合文章说说看。

                              

            • 9.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1)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2)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3)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4)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5)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6)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我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7)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8)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9)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10)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11)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12)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13)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14)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15)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04日12版)有删改

              (1) 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对母亲埋怨对母亲_____________对母亲思念对母亲____________

              (3)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唱着唱着,花就开了

                 ①杜鹃花开的时候,我又去七里沟写生。漫山玫红、浅粉的杜鹃开得闹闹嚷嚷,我支起画板,开始细细勾勒眼前的美景。

                 ②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我手拿流星燕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有能耐你别跑……”那歌者声音极富磁性,中气十足,那诙谐幽默的歌被他演绎得妙趣横生。只是这歌声打扰了我清静的心境,我听他唱了两遍,看他还有继续单曲循环的意思,忍不住大声提醒他:“喂!安静下好吗?”

                 ③他被我吓了一跳,扭头才发现杜鹃花丛中的我,脸上全是惊讶的表情。他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瘦瘦高高的,正提着一个黑皮铁桶给菜园浇菜。我不好意思地举起画板,算是解释,他吐了下舌头,扮个鬼脸,开始安静地浇菜。

                 ④那小伙子干完活,就过来看我绘画,水彩杜鹃刚画完,他就啧啧夸赞说;“画得真好,好像这花长到画纸上了。”我看见他口袋里露出半截英语词典,好奇地问:“你是学生啊?”他说:“是呀,读大二了,我哥哥结婚,所以就请假回来啦。”

                 ⑤“你学的是声乐吗?”

                 ⑥他露出有些羞涩的笑容,说:“不是的,我学的是建筑,只是喜欢唱歌。”说完了,他挥手向我告别,没走出几步,我又听见那欢快的歌声在山间响起:“我手拿流星燕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

                 ⑦第二天,村子里果然有人家办喜事,我随着房东大婶去看热闹,一进门就看见昨天那歌者正站在门口招呼客人,脸上满满的全是灿然、快乐的笑容,只是他的衣着略显素朴。我悄悄向房东大婶打听他的情况,大嫂很健谈,她悄悄说,他叫阿翔,是新郎官的弟弟。这些年,他们家的生活很苦,母亲死得早,父亲在外打工又摔伤了,丧失了劳动力。他哥也就是今天的新郎官,腿有残疾,生活仅能自理,好不容易才娶了个媳妇。阿翔很懂事,这个家全靠他料理,从读初中起,他就开始趁假期打工来贴补家用。

                 ⑧看着人群里阿翔那灿烂的笑脸,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⑨在七里沟的这些日子里,我喜欢早上外出散步,小村很美,清晨的薄雾如轻纱一样淡淡地笼着秀美的小村和远山。没有想到隔天散步我又遇见阿翔,他正拿着一本书站在桥头,稀里哗啦地读英语,可能是读得累了,他停下来,轻轻地唱起了那首《万泉河水》,歌声优美动听。

                 ⑩一曲终了,我鼓起掌来,他看见是我,报之一笑。我说:“你可以兼职唱歌了,唱得真不错。”

                 ⑪阿翔笑了,他说:“我很喜欢唱歌,唱起歌来,好像那些烦闷全没有了,这些年,我高兴时唱,心烦时也唱,是音乐陪我一路走过来,唱歌都养成习惯了。”

                 ⑫也许是因为阿翔的坚强和乐观吧,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从七里沟回来后,还会时常想起他。

                 ⑬不知不觉又是好几年的时光过去了。

                 ⑭我再见阿翔的时候,是在省文联组织的文艺下乡演出中,他是作为业余歌手来演出。那天,他唱了两首歌,歌声比以前更加悦耳动听。我和他在后台聊天,这才知道,阿翔原来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他毕业后,来到建筑设计院当了名技术员。如今父亲跟着他生活,由他照料。他的哥哥和嫂子还在乡下,他还有了一个小侄子。总之,他们家里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说完,他又笑,眼睛里好像有阳光在闪动,温暖明亮。

                 ⑮我为他感到高兴。我说你很坚强,真佩服你在困难的生活里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境,依旧能大声歌唱。阿翔认真地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把自己打垮,再多的困难唱着唱着就变淡了,再苦的生活唱着唱着就不苦了,当阳光洒遍心的角落,幸福的花就开放啦。

                 ⑯我点点头,心里漫溢着感动,这是对在困境中保持坚强的最好诠释!

              (作者;邓迎雪)

              (1) 文章围绕阿翔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句子,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1)我听他唱了两遍,看他还有继续单曲循环的意思。(谈一谈对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进门就看见昨天那歌者正站在门口招呼客人,脸上满满的全是灿然、快乐的笑容,只是他的衣着略显素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⑭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阿翔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谈一谈“唱着唱着,花就开了”这个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