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悟母爱之重

              跳 格 子

              孙道荣

              ①拉着儿子的小手,从低矮的出租屋里走出来,她快活地对儿子说,想到哪儿去玩,今天妈陪你。

              ②听说她的儿子从乡下来了,雇主特意给她放了一天假,让她带自己的儿子好好玩玩。离开家出来做保姆两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儿子。儿子长高了,都有点认不得她了。

              ③她拉着儿子,沿着大街一边走一边想,到哪里去呢?

              ④她在脑海里搜索着。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少年宫。没错,那里是孩子的天堂。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画画的、跟着外教学外语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两年来,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她都会准时陪着雇主的女儿,到少年宫来练琴。每次雇主的女儿在里面学琴时,她就和其他接送的家长一样,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等,有的是爸爸妈妈,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长们互相会聊几句,有人问她,你是陪女儿来练琴的吧。她没好意思回答,不置可否地笑笑。放学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出来,雇主的女儿向她走过来,她就接过雇主女儿手中的小提琴,背在自己身上,然后,一前一后地向雇主家走去。看着雇主家的女儿,她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乡下的儿子。她想,要是哪天也能带自己的儿子来少年宫,学点东西,那该多好啊。

              ⑤今天,儿子终于来了,她琢磨着,就带儿子去少年宫里转转,让儿子长长见识。少年宫的每一个角落,她都是熟悉的。可是,带儿子进去干什么呢?她忽然犹豫起来,唱歌、跳舞,还是弹琴、学画?她只有一天时间陪他,这一切似乎都不可能。

              ⑥她摇摇头,算了,还是带儿子去游乐场吧。那里面好玩的东西很多很多,别说玩了,儿子连见都没见过。带儿子去那里玩,儿子一定开心。

              ⑦每隔一两个月,雇主就会带上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去游乐场玩。为了照顾几个调皮的孩子,每次雇主都会让她一起去。那些好玩的东西,她一次也没玩过,不过,很多名字,她都记熟了,什么摩天轮、海盗船、火箭升空……一个比一个惊险,一个比一个刺激,孩子们的尖叫声让她的心也怦怦直跳。雇主夫妻俩会和孩子一起玩,这时,她就坐在一边,帮他们看管照相机、手机、孩子的零食、衣服和包裹,她不时抬头仰望一眼高空,有时候会看到雇主一家正在向她挥手。她心里想,要是儿子进城了,自己就和老公一起,也来游乐园陪儿子玩,那该多开心啊。可是,老公眼下正在工地上扎钢筋,连着一个多月了,都没休息过一天,哪有时间陪儿子玩啊。

              ⑧想到这里,她又改变了主意,儿子这么瘦,还是带他去吃一顿好吃的吧。吃什么呢?几乎想都没想,她的脑子里就蹦出两个店铺:肯德基和麦当劳。

              ⑨雇主家的女儿,每过一段时间,就嚷着要去吃肯德基,每次都是她陪着去的。她还记得第一次去,她都不知道怎么点菜。好在雇主的女儿根本不需要她帮忙,一个汉堡、一对香辣鸡翅、一包薯条、一杯可乐……雇主的女儿自顾自一口气报了出来。陪了若干次之后,现在,她对这两家店,也很熟悉了,像个老主顾一样。

              ⑩那就带儿子去吃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吧。她正准备将这个决定告诉儿子,忽然又犹豫了。她记得,每次雇主家的女儿简简单单吃一次,都要好几十元钱,快赶上她两天的工钱了。大女儿明年就要考大学了,老家的房子也该翻盖了,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到处都缺钱呢。她忽然明白,那些看起来她已经适应并习惯的生活轨迹,其实仍然并不是她的。

              ⑾儿子似乎看出了她的犹豫,懂事地对她说,妈妈,我们就在大街上随便逛逛吧。她咬着嘴唇,点点头。忽然,儿子发现,人行道上的地砖,都是网格状的,儿子激动地对妈妈说,我们来比赛跳格子吧。

              ⑿儿子快乐地蹦蹦跳跳,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他回头对她说,妈妈,我渴了,给我买根豆沙冰棍吧。

              ⒀她再次点点头,眼睛里忽然涩涩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泪。

              (1) 本文中“她”三次考虑带儿子去不同的地方,却最终放弃,请依据文章内容,将理由填写完整。

                她想带儿子去少年宫,想让孩子长见识,但是                        ;她想带儿子去游乐场,但是         ;她想带儿子去肯德基或者麦当劳,但是               

              (2)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快活→                

              (3) 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4) 简单的跳格子游戏,儿子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为什么快乐地蹦蹦跳跳? (5) 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 2.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_______足_______。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_______山_______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_______神_______;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在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

              (2)文中加线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3)指出文中画线的语句在表达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①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③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色:

              (4)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童话故事的中心。

            • 3.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循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 4.

              我获得自由后约两个星期的一天早上,内务大臣瑞尔德里沙(他们这么称呼他)来到我的寓所,只带了一个随身侍从。他吩咐他的马车在远处等候,请求我同他谈一个小时。由于他的身份和个人功绩,也由于我在向朝廷提出请求时他帮过不少忙,因此我很快就答应了他。为了我们之间听说方便我提出躺下来,这样我听他说话可以方便些,但他更希望我把他拿在手里交谈。他先是对我能获得自由表示祝贺。他说在这件事情上他自认为也有些功劳。

              不过他又说,要不是因为朝廷现在这个处境,我也许不会这么快就获得自由。“因为”他说,“在外国人看来可能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一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至于第一个,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内有两个党派一直在勾心斗角。一个党叫做特莱姆克三,一个党叫做斯莱姆克三,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些,另一个党的鞋跟低些。事实上,据说高跟党最合古法,但不论怎样,皇帝却决意一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只起用低跟党人。这一点你是一定觉察得到的,皇帝的鞋跟就特别得低,和朝廷中任何一位官员比,他的鞋跟至少要低一‘都尔’(‘都尔’是一种长度,约等于十四分之一英寸)。

              两党间积怨极深,从不在一块儿吃喝或谈话。据我们估算,特莱姆克三或高跟党的人数要超过我们,但是权力却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担心的是,太子殿下有几分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一只鞋跟比另一只要高些,所以走起路来一拐一拐。而正当我们内息方殷的时候,却又受到不来夫斯库岛敌人入侵的战争威胁。

              那是天地间又一个大帝国,据我们所知,他的面积与实力和我皇陛下治下的这个帝国及其他一些大国几乎不相上下。至于我们听你说到过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王国和国家,住着像你一般庞大的人类,我们的哲学家对此深表怀疑,他们宁可认为你是从月球或者其他某个星球上掉下来的,因为身躯像你这么大的人只要有一百个,短期内就肯定会将皇帝陛下领地上所有的果实与牲畜吃个精光。再者说,我们六千月的历史除了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库两大帝国外,也从来没有提到过其他什么地方。我下面要告诉你的是,这两大强国在过去三十六个月里一直在苦战。

              战争开始是由于以下的原因:我们大家都认为,吃鸡蛋前,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可是当今皇帝的祖父小时候吃鸡蛋,一次按古法打鸡蛋时碰巧将一个手指弄破了,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皇帝,就下了一道敕令,命令全体臣民吃鸡蛋时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违令者重罚。老百姓们对这项命令极为反感。历史告诉我们,由此曾发生过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另一个丢了王位。这些叛乱大多都是由不来夫斯库国的国王大臣们煽动起来的。叛乱平息后,流亡的人总是逃到那个帝国去寻救避难。据估计,先后几次有一万一千人情愿受死也不肯去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

            • 5.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 
              ②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霜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 
              ③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今年例外,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 
              ④车主开出每种浆果的收购价格后,从怀中掏出两摞钱来,夹在指间,把它们当竹板一样敲打着,以说书人的口吻说:“话说这秋菜要是晚收一天它呆在土里也飞不了,可是这浆果要是晚采一天,拿现钱的就是别的人了!人家的男人拿钱买酒你喝白水,人家的女人拿钱买织锦缎子你穿粗布!” 
              ⑤他这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⑥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 
                 ⑦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他们的父母是一对表兄妹,这使得他们生出的这俩孩子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 老鲁夫妇几年前先后去世了。在大鲁二鲁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⑧大鲁二鲁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夏天时大鲁打了一些猪草,早已晾干了,他们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干草在他们背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让他们觉得背着的不是草,而是戴着花环的小女孩。 
              ⑨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天空悄然凝聚了一团又一团的乌云。乌云越聚越多,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雪了,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 
               ⑩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女人们慌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他们纷纷奔到窗前,一个个目瞪口呆。 
              ⑾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大地彻底地封冻了。 
              ⑿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有的女人甚至扑倒在雪地上哭了起来,哭他们的土豆、白菜和红红的萝卜,好端端地就被冬天给糟践了。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他们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不约而同地朝卡车停放地走去。哪里还有什么卡车的影子,村路上连个车辙都没留下,可见他是在雪花到来前就走了。想着卡车上那些装载着浆果的坛子,金井人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他们认定这辆卡车是魔鬼变成的。⒀二鲁推开屋门,她出来抱柴火了。大鲁也出来了,尽管雪仍在下,他还是拿起扫帚清理积雪了。他们抬头眺望着远处金井的山峦,看着昨天还是花花绿绿的日历,今天就突然变成了白的,他们相视而笑了。 
              ⒁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东西。那是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它们多生长在田间的高岗上,到了秋天,果实就风干了,像一粒粒火红的珠子。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 6.

              孙子的麦收

              王 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要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一年的收成,不能被雨水冲了。大老刘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了,跑一阵,走一阵,又喘几口气。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一看是儿子的,大老刘心里乐了,还是儿子好,跟老子亲,能打个电话问一下收麦的事。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买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儿子这般大时也只是拾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收”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围着头嗡嗡地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孔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

              “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在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八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爷爷不懂。”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啦。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这一问难住了大老刘,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着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是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是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呀?”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大老刘要盖麦子,要爬高上梯,这又是一场战斗。盖好麦子,换来一身汗泥,要是经雨一淋,还会感冒。

              “爷,你真是快乐,天天收麦,天天都这么爽,怪不得你那么健康。”

              “孙子呀,要下雨啦,爷爷还得盖麦子。”

              “爷,盖麦子也好玩吧?可以看云,看雨,多浪漫呀!我常和妈妈在雨中散步。”

              孙子不知道在收麦时农民最怕的就是下雨。大老刘张了张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孙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文章有删改)


            • 7.

              三十年前不用猜

              ◆安勇

                 ①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学生。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学

              生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③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④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⑤老师笑笑,点点头。

                 ⑥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⑦教室里一阵大笑。

                 ⑧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10块,不还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⑨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⑩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⑪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⑫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⑬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太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⑭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⑮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⑯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⑰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30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⑱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 8.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①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又黑又冷,但茅屋里却温暖如春。五个小孩在挂着白蚊帐的床上熟睡。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冉娜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②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更担心了。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他们从早忙到晚,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③睡觉还嫌太早。冉娜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西玛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西玛。“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我进去看看她。”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哎,西玛!”冉娜喊了一声。

              ④“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提着灯,走进了屋。冉娜发现西玛已经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西玛已经咽气,她脑袋向后仰着,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而就在死者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⑤冉娜不假思索地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两个孩子裹好,抱回家来。她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⑥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似乎心里正受到巨大的折磨。“他会说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哎,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⑦门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冉娜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突然,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我回来了,冉娜!”“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⑨“什么也没有打着,渔网还被剐破了。真是太糟糕了!……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⑩“我”,冉娜的脸陡然变得苍白,断断续续地说,“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补船帆……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⑪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⑫“你知道吧,”冉娜说,“邻居西玛死了。”

               ⑬“真的?”

               ⑭“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刚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⑮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抱他们吧!”

              ⑯可是,冉娜没有动地方。

              ⑰“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⑱“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略有删减)

            • 9.

              爱中有朵小浪花

                 旅馆很小,房间更小。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他说:“我们就住这间了。”

                 很早就答应带女儿来看大海,却因为工作忙碌而一直没有兑现。直到拿到那一纸诊断书。他很快买了去海边的车票。

                 他想找个地方先安顿下来。可因为是旅游旺季,走了好几家旅馆,家家客满,而且每家旅馆都价格不菲。他盘算着兜里的钱,找到了这家小旅馆。

                 旅馆服务员是一位女孩,她满脸微笑迎出来,她说:“真巧,刚好还剩下两个单人房间。”他说:“我只要一间。”“什么?”“一间就够了。”“可是房间很小。”“没事。”“要不我先带你看看?”“行。”

                 晚上睡觉时,他搂住女儿柔软的小身体,父女俩紧紧靠在一起。女儿睡着了,轻轻松开他,翻一个身,把他半个身子挤到床外。女儿再翻一下身,他差点从床上掉下来。可能女儿也觉得太拥挤了,翻来翻去睡得不够踏实。他索性起来,趴在那张桌子上,似睡非睡地到天亮。

                 早上迎面碰见那女孩。女孩吓了一跳,她心想,________。于是女孩儿关切地问:“您还好吧?”他点点头。

                 女儿在海边疯玩了一天。开始时他还能和女儿做游戏,可渐渐地,额头的汗珠越来越大,他喘息着,坐在沙滩上,任由女儿自己堆沙子。

                 晚上回到旅馆,女儿问他:“爸爸,明天咱们去哪儿?”他说:“海里有座小岛,咱们坐船去岛上玩。”女儿拍着手欢呼起来。他看着那张单人床,眉头皱了半天,终于下了决心,去前台找那女孩,问:“另一个房间,我们也要了吧。”女孩为难地说:“那个房间,已经有客人了。”

                 女儿困了,早早爬上床,喊他:“爸爸过来睡。”他叹口气,想,自己再这样耗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有人轻轻敲门,是那女孩。女孩说:“晚上我值班,前台后面有张休息床,要不,让孩子睡在那里吧。”她举了举手里的小海螺,问女儿:“宝贝儿,喜欢吗?”女儿一下子跳起,跑过来,接过小海螺,笑着跟女孩走了。

                 他舒畅地躺在床上,手脚伸开,睡意猛袭过来,很快就睡着了。半夜醒了,他轻手轻脚走到前台。女孩趴在前台的桌子上,女儿在后面不远处的床上,呼吸均匀,睡得安详。他又轻手轻脚地离开。

                 早上他向女孩道谢,并表示不安,问:“你能休息好吗?”女孩笑着说:“习惯了,按规定,值班时间是不允许睡觉的。”又说:“您的气色好多了。”

                 良好的睡眠仿佛给了他动力,海边新鲜的空气又让他神清气爽。接下来的几天,他和女儿玩得特别尽兴。他甚至忘了那张诊断书。晚上女儿还是睡在女孩那里,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他们要回去了。女儿依依不舍地跟女孩告别。他看着女孩略带疲惫的脸,真诚地说:“谢谢!”女孩摆摆手,笑着说:“真的没什么。”

                 回到家,他长长舒出一口气。放下一桩心愿,他可以安心去医院接受治疗了。到医院,复查结果却让他目瞪口呆:他的不治之症是误诊。他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这段时间他为了给女儿的将来存更多的钱,一分一分地省着。

                 他给那女孩打电话。电话是一位中年女人接的。女人告诉他,女孩因为上周申请加班,这周便休息了。他感到了蹊跷,问:“上周她为什么加班?”女人含糊地说:“好像有一个外地来的小女孩,睡在她的床上。”

                 他愣住。刹那间,百感交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在这个玩笑中,他感受了最巨大的残酷与最深沉的温暖。他把女儿在海边的相片制成电脑桌面。相片上,女儿幸福得像个天使。女儿身后的大海,碧蓝无际,海面上有朵朵浪花,每一朵,都美得令人炫目。

            • 10.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兵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