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叶倾城的《麦当劳的礼物》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要这笔钱呢?
                  ②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③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将时光留住。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
                  ④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妈坐在我对面,静静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会,说要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你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疼惜与爱怜:“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⑤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
                  ⑥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经转过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好拿。”
                  ⑦妈找了半天,也只找出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的。 她把每一张钱的纸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好几遍,把钱折了四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赶到朱樱的身边。
                  ⑧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麦当劳里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
                  ⑨一位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呆住了:妈!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在骗我?妈,下了岗?
                  ⑩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一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 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的眼中无穷无尽地 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下。
              ⑪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上的残杯剩盘。我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嚣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
              ⑫她再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垃圾桶里时,她停一停,伸手抹一抹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在她的手臂上,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
              ⑬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握住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
              ⑭许多成长岁月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下去,我竟不能止住自己的泪……
              (有改动)
              (1)本文围绕“我”向母亲要钱请朱樱过圣诞节展开情节,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写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内容。
              犹豫不决→ ______ →巧遇母亲→ ______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妈妈本答应给“我”两张100元,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说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也侧面体现出当时“我”的不成熟、不懂事。
              B.“我”在麦当劳遇到妈妈,想喊她“妈”,最后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是因为朱樱在身边,拉不下脸。
              C.第⑫段写到母亲哭泣,是因为“我”撒谎,让母亲“失望、痛楚”。
              D.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的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涌”字的作用。
              ②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比较赏析。
              ①这篇小说与《我的叔叔于勒》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但通过巧妙的伏笔铺垫,使其又在情理之中。请对照表格,完成问题。
              两篇文章的情节设计 出人意料的情节 巧妙的伏笔
              《我的叔叔于勒》 原以为于勒是富翁,却在轮船上遇到了已成穷人的于勒 于勒信中提到他将要作长期旅行,从此十年没有再来信,预示事情将有变化。
              《麦当劳的礼物》 原以为a ______ ,却b ______ 。
              c ______
              ②【链接材料】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选自鲁迅《藤野先生》)本篇小说中的“我”和链接材料中的鲁迅都说了谎话,但是他们撒谎的目的不同,请你概括说明。
              “我”撒谎的目的: ______ 鲁迅撒谎的目的: ______
            • 2.
              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回答各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原本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岳老师和小病号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竞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 当地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竞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一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来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地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精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她心想;“小病号,首先是个病人呀!”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地,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⑧小病号转院去北京的那天早晨,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没有应答,却清楚地知道小病号已经理解了自己的心意。她又开始大哭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作者:李修文有删改)(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然段画线的句子。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的⾯容上竟然现出⼀丝红晕。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在病房里,岳老师和小病号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B.第②自然段“每⼀天,只要两个人⼀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这句话中“每⼀
              天”“⼀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C.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D.⼩病号转院去北京的那天早晨,他跟岳老师道别。岳老师将已经编写完整、装订精美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叉袋里,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跟他挥手。
              E.在问章中,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岳老师在自己上班的学校
              里忘我工作的事迹,表达了全文主旨:赞美岳老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请具体分析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3.
              记叙文阅读
              含泪奔跑的少年     ①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②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③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④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⑤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⑥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⑦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⑧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⑨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⑩“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⑪“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⑫“明天来吧。”
              ⑬“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⑭“那…”
              ⑮“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⑯“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⑰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⑱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 4.
              (二)小说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病     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你认为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她”做的四件事,并说说其共同点。
              ①电梯超载,她主动从中间挤下电梯等下趟。
              ② ______ ;
              ③电梯里有人不肯定去向,她主动指点。
              ④ ______ 。
              共同点: ______
              (3)小说结尾写道:“电梯内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是大家真的“恍然大悟”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为 ______ 的一项是 ______
              A.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固执,呼唤无私豁达的健康感情。
              B.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自私,呼唤真诚大方的健康感情。
              C.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冷漠,呼慷慨豪爽的健康感情。
              D.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狭隘自私,呼唤乐于助人的健康感情。
              (5)如果这篇作品的叙述视角改为第一人称,以医院里一个病人为叙述者,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 。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东坡肉
              季明
                  ①四十多岁的老楚,可不简单,曾是南京著名酒楼--品世阁的掌勺大厨。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变成了瓦砾。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也消失在战火里。老楚手里掂着一把菜刀逃了出来,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于是,投了36师。
                  ②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
                  ③等到了炊事班,老楚才明白,什么叫 ______ 。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改善生活。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
                  ④过去,猪杀了,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
                  ⑤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老楚说,东坡肉。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炖制而成,做好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
                  ⑥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兵们就很失望。
                  ⑦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
                  ⑧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
                  ⑨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找破天,也要找到材料!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10)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西,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
              ⑪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师长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kàoláo ______ 他们。
              ⑫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
              ⑬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焖酥……
              ⑭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润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人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
              ⑮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枪声正烈,硝烟弥漫。
              ⑯恍惚间,老楚看见敢死队员们,蜂拥而至,端起东坡肉,狼吞虎咽……
              ⑰老楚咧开嘴笑了。
              ⑱时至黄昏,敢死队的兵,却一个也没能下来。
              ⑲老楚已死去多时,笑意僵在脸上,而双眼,依然圆睁,紧盯着富金山的方向。
              ⑳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
              (选自2016年第12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①在第⑪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kàoláo ______
              ②填入第③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______  
              A.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屋漏偏逢连夜雨               D.饱汉不知饿汉饥
              (2)小说以“东坡肉”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老楚和兵们闲聊拿手菜“东坡肉”-   ①-   ②-老楚弥留之际笑迎兵们吃东坡肉
              (3)对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开门见山,交代小说主人公老楚原先是掌勺大厨的身份。
              B.交代老楚从军前的经历,表现了老楚不简单的阅历身世。
              C.交代老楚毅然从军的原因,表现老楚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D.交代故事发生的必要背景,为小说情节展开作有效的铺垫。
              (4)第⑬段详细叙写了老楚做“东坡肉”的过程,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用意。
              (5)本文结尾虽短,却句句意蕴丰厚,请做具体分析。
            • 6.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 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 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 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少年的秘密
                  ①小时候冰糕三分钱一支,但一个夏天也吃不上几支,任凭串乡卖冰糕的吆喝声从村东传到村西,父母也貌似听不到。小孩子的汗水在脸上淌,用手抓出一道道泥印,跟在冰糕箱后面跑,直到卖冰糕的出了村,望不见了,才悻悻地走回家。有时肚子里的馋虫闹腾得厉害,也会把隐藏身体里的牛脾气放出来,热死了,热死了!边吵边把嘴巴撅起来,恨不得下地打滚,向父母示威。
                  ②热就去冲一下凉,或喝点儿绿豆汤。母亲怎不知儿的心思,不过是装糊涂罢了。
                  ③热,还是热!耳朵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越来越近了,馋虫都快被热哭了,要不是怕母亲打,肯定一屁股坐地上搓脚,耍无赖。
                  ④正午太阳最毒,冰糕肯定卖得贵,等下午了,冰糕快化了,卖冰糕的就得便宜卖,到那时再给你买哈。听到母亲这句话,小孩的心总算放肚子里了,也不再喊热,把耳朵竖起,生怕卖冰糕的吆喝声出了村。
                  ⑤ 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卖冰糕的扯着脖子高喊贱卖了,贱卖了,二分钱一支!小孩牵一下母亲衣角,母亲意会,忙说再等等,一会儿他肯定还得贱卖。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卖冰糕的就改了吆喝声,贱卖了,贱卖了,冰糕一分钱一支了!
                  ⑥小孩手里攥着一分钱,端着碗,飞奔着跑到冰糕箱前。雨天里的风很凉,小孩边吃冰糕边打哆嗦,可嘴角却带着笑,小孩的幸福就这样简单。
                  ⑦小孩长成了少年,懂得家庭的困苦和父母的不易,一分钱放在父母兜里也是沉甸甸的,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舍得买一支冰糕吃。他悄悄跟着父母去地里拔草,卖冰糕的吆喝声传进了耳朵,他假装没听到,但母亲这会儿耳朵灵了,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去买冰糕。他飞奔着跑出了玉米地,跑到村头买了一支冰糕使劲攥在手里,不敢拿着冰糕棍,生怕冰糕化了掉到地上就毁了。
                  ⑧等他跑回自家玉米地,摊开手才发现冰糕已经化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他一拿也掉到了地上。母亲对他一顿臭骂你傻呀,买冰糕时也不看看,快化掉的冰糕你也买,冰糕攥在手里化得更快,你买完路上吃了就得了,还非得拿回来再吃,现在好了,一口也吃不着!母亲越说越气,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父亲走过来,又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再去买一支,他没有接钱,只是默默在地里拔草,眼泪比脸上的汗珠还多。
                  ⑨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没想到一路飞奔还是把冰糕攥化了。他心里的秘密,就这样被自己破坏掉了。那个夏天他没有再吃一支冰糕,天再热,他想起那支化掉的冰糕,心里就像冷风吹。
                  ⑩他明白母亲为何那样生气,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他没有吃到冰糕,而他一直没说出那个秘密,因为怕母亲知道实情后,会自责,会难过。
              ⑪那个夏天过后,少年长大了。
              (1)“少年”对“吃冰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依据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时间  “吃冰糕”的态度 内心情感 
              小时候  ① ______   吃得冰糕的兴奋、喜悦 
              ② ______   不愿再吃冰糕  ③ 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少年心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回答。
            • 8.
              小欢喜
              (丁立梅)
                  ①喜欢这样一种状态:太阳很好地照着,我在走,行人在走,微笑,我们对面相见不相识。心里却萌生出浅浅的欢喜,就像相遇一棵树,相逢一朵花。
                  ②路边的热闹,一日一日不间断。上午八九点的时候,主妇们买菜回家了,她们蹲在家门口择菜,隔着一条巷道,与对面人家拉家常。阳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跃,小鱼一样的。我仿佛闻到饭菜的香,这样凡尘的幸福,不遥远。
                  ③也总要路过一个翠竹园。是街边劈开的一块地,里面栽了数杆竹,盖了两间小亭子,放了几张石凳石椅,便成了园。我很爱那些竹,它们的叶子,总是饱满地绿着,生机勃勃,冬也不败。某日晚上路过,我透过竹叶的缝隙,看到一个亮透了的月亮,像一枚晶莹的果子,挂在竹枝上。天空澄清。那样的画面,经久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时,总要笑上一笑。
                  ④还是这个小园子,不知从哪天起,它成了周围老人们的天下。老人们早也聚在那里,晚也聚在那里,吹拉弹唱,声音洪亮。他们在唱京剧。风吹,丝竹飘摇,衬了老人们的身影,鹤发童颜,我常常看得痴过去。京剧我不喜欢听,我吃不消它的拖拉和铿锵。但老人们的唱我却是喜欢的,我喜欢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那是最好的生活态度。等我老了,我也要学他们,天天放声歌唱,我不唱京剧,我唱越剧。
                  ⑤路走久了,路边的一些陌生便成熟悉。譬如,拐角处那个卖报的女人,我下班的时候,会问她买一份报,看看当天的新闻。五月,她身旁的石榴树,全开了花,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点缀在绿叶间,分外妖娆。我说,你瞧,这些花都是你的呀。她扭头看一眼,笑了。再遇见我,她会主动跟我打招呼,送上暖人的笑。有时我们也会聊几句,我甚至知道了,她有一个女儿,在读高中,成绩不错。
                  ⑥还有一家花店,开在离我单位不远的地方。花店的主人,居然是个男人,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男人原是一家机械厂的职工,机械厂倒闭后,男人失了业。因从小喜欢花草,他先是在碗里长花,阳台上长一排,有太阳花,有非洲菊,有三叶草。花开时节,他家的阳台上,成花海。左邻右舍看见,喜欢得不得了,都来问他讨要。男人后来干脆开了一家花店,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花盆,专门长花草。那些小花盆里长出的花草,都一副喜眉喜眼的样子,可爱得很。看他弯腰侍弄花草,总让人心里生出柔软来。我路过,有时会拐进去,问他买上一盆两盆花,偶尔也会买上几枝百合回家插。他每次都额外送我几枝满天星,说,花草可以让人安宁。真想不到这样的话,是他说出来的。一时惊异,继而低头笑,我是犯了以貌取人的错的。我捧花在手,小小的欢喜,盈满怀。
                  ⑦也在路边捡过富贵竹。是新开张的一家店,门口祝福的花篮儿,摆了一圈。翌日,繁华散去,主人把那些花篮,随便弃在路边。我看见几枝富贵竹,夹杂在里头,焉头焉脑的,完全失了生机。我捡起它们,带回家,找一个玻璃瓶插进去。不过半天工夫,它们的枝叶,已吸足水分,全都精神抖擞起来。
                  ⑧再隔几日,那几枝富贵竹,竟冒出根须来。隔了一层玻璃看,那些根须,很像银色的小鱼。我把它们放在我的电脑旁,无论我什么时候看它们,它们都是绿盈盈的。这捡来的一捧绿,让我心里充满感动和快乐。
                  ⑨曾经我想过一个问题: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
              (1)文中写到哪些“小欢喜”?请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这些小事件(写出4点即可)。
              (2)从下面两段中,展开想象,体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午八九点的时候,主妇们买菜回家了,她们蹲在家门口菜,隔着一条巷道,与对面人家。阳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跃,小鱼一样的。
              ②我看见几枝富贵竹,夹杂在里头,的,完全失了生机。
              (3)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④段“京剧我不喜欢听”与老人们喜欢唱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不喜欢京剧“的拖拉和铿锵”。
              B.第⑤段中盛放的石榴花点缀在绿叶间,为卖报女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烘托了她暖人的笑和友好的性情,给人以欢喜和美好的感觉。
              C.第⑥段中作者“惊异”于男人说的“花草可以让人安宁”,“笑”的是自己犯了以貌取人的错以及捧花在手的欢喜。
              D.第⑦段中新开张的店主人把富贵竹弃在路边与“我”捡回家插养得绿意盈盈形成对比,突出强化了生活中处处有小欢喜,很好地彰显了主题。
              (4)最后一段话如何理解,又有什么作用?
              (5)跟随作者认识了卖报女人、花店男人,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择其一人,写几句话给她(他)以鼓励。
            • 9.
              阅读《高手》,完成各题。
              高手
                吕斌
                  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功夫就在旁边看。
                  ②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③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他边说怎么怎么走,边撒目看着大街,一副胸有成竹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其他人为有这样的伙伴而自豪,跟着起哄;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中年人们觉得让一个毛头小子耍着玩也个个情绪急躁。
                  ④比赛都是以实力说话。不管中年人怎么瞧不起这群毛头小子,棋盘上还是败下阵来。老刘心里也很郁闷:这老大一群人,干不过一个孩子!心里既着急,又没办法;自个儿的棋艺还不如汉子呢。真盼望有个高手能制止这孩于的狂妄。但愿望终究是愿望,这群中年人谁也杀不过这个对手,看来,今天得带着遗憾回家了。
                  ⑤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人应声。青年们眉飞色舞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⑥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⑦老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棋,盼望修车人赶紧输完棋以后能来一个高手,杀杀这群孩子的傲气。依然是两个阵营,依然是那种气氛,有区别的是,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⑧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惊慌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连那个主角儿也低下头来认真研究棋局。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上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想要赢?那不可能!这小青年能谈笑风生地赢了别人,也完全能认真地打败这个脏兮兮的修车人。
                  ⑨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 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⑩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⑪……
              (1)老刘两次内心感叹表现了他对修车人评价的巨大变化。请把这两次感叹的原句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
              ______ → ______
              (2)文章四至六自然段没写修车人,但这几个段落并不多余。为什么?
              (3)本文主要主人公是修车人,但是第⑨段画线句却写了“围在平板车旁的人”,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修车人每天依旧埋头修车,旁边的破旧平板车上,脏兮兮的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B.老刘一有闲工夫依旧到修车摊看人们下棋,破旧的平板车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修车人有时和那些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杀两盘,不过,在棋盘上,几乎没人能够赢他。
              D.老刘听说那个小青年拜修车人为师,棋艺提高很快,后来参加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来学校的父亲
                  ①上课的时候,父亲来了。穿过长长的走廊,父亲站在教室外的窗门边,他侧着身子朝教室里张望,他在努力搜寻着他熟悉的那张脸。
                  ②父亲的头发有点乱,汗湿的发丝粘胶着,他的脸黑油油的,泛着亮光,父亲穿着件粗布衣,左肩上,贴了块补丁,脚上是一双解放鞋。父亲的腿裤卷着,他劳动时都是这么卷的。
                  ③父亲在众多的人头里找到了他,笑了,这傻儿子,父亲心里骂了声。父亲的笑似菩萨的笑,诚恳善良,且带着点儿童的天真。
                  ④下课铃响了,儿子跑出教室,站到父亲面前。父亲的眼光在儿子的身上上上下下打量,一边呵呵地笑,傻笑,眼两边的皱纹挤在一起。儿子的脸忽然红了,因为好多同学在看着他们。儿子拉拉父亲的衣服说:“到那边去吧。”
                  ⑤那边是学校操场,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走动。在一棵老槐树下站定,父亲伸出右手,一只粗cāo ______  宽大的手,这只手抚摸着儿子的头,继而又抚摸儿子的脸。 儿子的脸上感到一阵(cāo) ______ 辣辣的,似有块毛板子磨过,但是儿子心里很抒畅很激动,父亲很久没有这般抚摸过他了
                  ⑥父亲问:“学校里过得惯么?”儿子点点头。父亲问:“读书吃力么?那么多书。”儿子点点头。父亲说:“那天的事,心里还记恨么?”儿子咬了嘴唇,沉默不语。父亲落了眼光,停了停,父亲说:“那天,那天我的脾气暴了点。”父亲说这话时,喉咙里咕噜一声,脸僵成了一块。 儿子还是没有响,他的眼睛湿润了
                  ⑦那天傍晚,儿子向着一边在灶头炒菜的母亲要五十元钱,说要交班委费。母亲说手头暂时挤不出,能否向同学先借借,下个月再凑给你。儿子不高兴了,粗起喉咙说,借借借,我可没有这脸皮!见母亲仍在忙着炒菜,对自己的话置之不理,儿子就要上前去夺母亲的锅铲。其时,父亲正在洗脚,当即发了火,一脚踢翻了脚盆,赤脚起身把拳头打到儿子身上。那个晚上,儿子逃出了家门,在村里游荡一圈后,在家附近,他忽然听见奶奶的声音传来,娃啊,你在哪里?你爸不打你了,回来哦。在黑黑的夜里,奶奶是看不见他的,奶奶一边走,一边呼唤着他,奶奶的声音颤颤的。 儿子贴着墙边,眼睛湿润了
                  ⑧父亲望着儿子的眼睛,说:“我是顺路来看看你的,今早我拉了一车柴禾来镇上卖。嗨,这柴还是你星期天帮忙砍的呢!”儿子的脑海里闪出一幕:深深的大山里,一大一小两个人。大人骑在高高的松树枝丫上,挥舞着,狠命地砍着树枝。儿子在底下,头顶着个草帽,把砍下的松树枝一一拖拢来。清亮的砍柴声久久地回荡在山谷里。
                  ⑨父亲说:“要好好读书,嗯?”儿子点点头。父亲把手伸进内衣口袋,摸出一包折叠着的油布袋,拿出五十元钱,递给儿子。儿子看见父亲的手背上爬着几条蚯蚓似的青筋。父亲说:“留着慢慢用,要好好读书。” 儿子握住了那留有父亲体温的钱,使劲地点点头。父亲说:“我回家了。”走了几步,又折回身,父亲对着儿子嘿嘿地笑,说:“忘了,忘了。”又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塞到儿子的手里。父亲说:“前几天,你表姐来看你奶奶,拿了几个桔子来,你奶奶藏着留给了你。”
                  ⑩儿子送着父亲到学校门口,在传达室边上的墙角,父亲拾起一根挑柴用的扁担,扁担的一头缠绕着几根麻绳。父亲扛着扁担走出校门。儿子问:“走路回家么?”父亲答:“走路。”一边走,父亲一边扭过头,朝儿子挥挥手。儿子站着不动,看着父亲的身影一晃一晃走远去。 儿子的眼睛又湿润了,泪水簌簌地流下来……
              (1)①第⑤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正确的字应是 ______ ;
              ②看拼音写汉字:粗cāo 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
              (3)文中儿子三次“眼睛湿润”的原因分别是: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③ ______ 。
              (4)文中第⑦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写出你的看法。
              (5)第⑨段划线句如果改成“儿子握住了父亲递过来的钱,点了点头”,哪一句更好?请结合上下文简述理由。
              (6)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体现了贫苦是磨练人格的最佳课堂。
              B. 歌颂了宽厚纯朴、深沉伟大的父爱。
              C. 抒发了儿子对父辈祖辈的感恩之情。
              D. 阐明了理解与宽容能消融矛盾之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