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那条鱼从中间被剖开,平铺在红红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主人,“用了什么调料?”

              老大爷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我说:“还有呢?”

              主人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没有了。”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主人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主人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人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人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 2.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①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②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③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④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⑤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⑥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⑦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⑧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⑨“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⑩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⑪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⑫一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 3.

              盛在盘子里的菜

              ①当晓晓走进饭店的时候,我有一点点吃惊。
              ②她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平时都是端着搪瓷缸子站在店门口。
              ③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晓晓,还有她那瞎眼的母亲。通常都是瘦瘦小小的她在前面走着,往后伸出一只瘦瘦小小的手,拉着她的母亲。她母亲佝偻着身体,背上是一个脏兮兮的尼龙袋子。每当看到一个塑料瓶、一个易拉罐,或者一块硬纸板,晓晓都会放开母亲的手,停下来。母亲也停下来。晓晓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放进母亲背着的袋子里,然后,继续往前走。母女俩都不怎么说话,一路走着,捡着,一任夕阳的余晖,把身影拉得很长。偶尔,母亲会轻轻叫一声女儿的名字,这让大家知道,她叫晓晓。④吃饭的时候,晓晓会站在我的饭店门口,不说任何话,只一个劲地往店里瞧着。看到我,她就会羞涩地低下头,依旧不做声。我忙把顾客吃剩的饭菜拿出店去,倒进她的搪瓷缸子里。她用双手接着,等我倒完了,看我一眼,便捧着饭菜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去。
              ⑤可今天,她却径直走进了我的店里,而且,手上没有那个搪瓷缸子。
              ⑥我拍拍她的小脑袋,问,晓晓,有什么事吗?
              ⑦晓晓摊开手,伸到我面前,是两张钱,一张10元,一张5元。阿姨,我买一个菜。她的声音小得像自言自语。

              ⑧不用买的,你回家把缸子拿来吧,我装些给你。

              ⑨不是的,我是要买一个。她站在那里,眼睛望着自己的脚尖。她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决。

              ⑩这个倔孩子!

              晓晓要买的是一份炒猪肝,她叫我多放点辣椒,说她妈妈喜欢吃辣。

              我把菜炒好,用一次性的泡沫饭盒装着,递给晓晓,同时把钱也退还给她。

              这个可怜而又可爱的孩子!她纯净的眼神,让一条街上的人都喜欢她。我曾问过她,你爸爸呢?她说,不知道。我很奇怪,怎么会不知道呢?她说,妈妈的眼睛看不到后,他就走了,有好几年没看到过他了。我在心里暗暗骂,狠心的男人!街坊也都骂,狠心的男人!远远地看到晓晓牵着母亲,大家就从家里拿些废品扔在路上,让她们捡。她知道是大家有意给她的,捡的时候,会往旁边的门里望一下,那眼神里有感谢的意思。
              晓晓讨饭,但从不讨钱。即使像今天,要专门炒一个菜的时候,她还会拿出卖废品的钱来。 阿姨,给一个盘子盛着吧,我洗好后还给你。晓晓提了个新的要求。
              我笑着说,你用这个饭盒装着,就不用还盘子,也不用洗盘子呀。

              晓晓似乎急了,仰着的脸蛋憋得红红的,讲话也就有些结结巴巴:今天,是……是我妈妈过生日,我想……想把菜用盘子装着,那样会好看些,我妈妈还没吃过盘装的菜呢。

              我赶紧拿来一个盘子,把饭盒里的菜倒在里面。鲜嫩的猪肝,鲜嫩的青椒,还有几枚白色的蒜子,在盘子里闪着油亮的光泽,闻一闻,香味扑鼻。
              晓晓小心翼翼地接过用盘子装着的菜,端在手上,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特别开心的样子。她把钱重新塞给我,我推说不用,她说:不,今天要给钱的。她朝我莞尔一笑,然后端着盘子,小跑着出了店门,穿过车辆卷起的灰尘,一直走到街对面,走到一个我看不到的地方。

            • 4. (1)西双版纳盛行斗鸡,逢年过节村村寨寨都举行斗鸡会。最热闹的要算泼水节时在乡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鸡王选拔赛了。各村各寨汇集了上百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在高台上斗得天昏地暗,用淘汰的方式最后遴选出一只最勇敢最善斗的公鸡,授以鸡王桂冠,鸡王的主人可以获得一笔很可观的奖金。
                (2)  曼广弄赛波农丁养的一只名叫哈儿的绿翎大公鸡,已经蝉联了六届鸡王。普通公鸡,能坐上一次鸡王的宝座,已是极大的荣耀。哈儿当了六届鸡王,名声大振,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波农丁也因此发了财,据他自己说,他家那栋高大宽敞的竹楼,就是靠鸡王的奖金盖起来的。(3)哈儿长得高大矫健,宝石蓝的尾羽亮得像用猪油擦过,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琥珀色的嘴喙像鹦鹉嘴一样弯如鱼钩,一双鸡爪遒劲有力,与鹰爪相比毫不逊色。我观摩过它的斗鸡赛,一遇到对手,它脖子上的彩羽就蓬松恣张开,像撑开了一把太阳伞,奔过去,弯钩似地嘴喙暴风骤雨般猛啄,跳飞到半空,铁爪一把一把将对手身上的鸡毛揪下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4)可惜的是,花无百日红,职业斗鸡也不可能永远雄踞鸡王宝座。岁月不饶人,岁月也不饶鸡,哈儿七岁,作为鸡,已进入了老年期。在它第七次参加鸡王选拔赛时,最后一场是和一只连鸡冠都是乌黑乌黑的黑公鸡相斗。黑公鸡虽然看上去不如哈儿健壮,也不如哈儿有打斗经验,但只有一岁半,年纪轻,耐力好,灵活机警。好一场恶斗,开始时,黑公鸡连连失利,鸡冠被啄碎了,鸡毛像黑色的雪片漫天飞舞;但十几个回合后,哈儿渐渐体力不支了,再也无力飞到半空居高临下用铁爪撕扯,啄咬的频率和力度也明显减弱,黑公鸡却越斗越勇,频频反击。很快,哈儿眼角被啄出了血,一只翅膀似乎也扭伤脱骱,耷拉在地上。鸡王到底是鸡王,丝毫也不气馁,仍顽强搏斗。最后,双方扭抱在一起,像只彩球似地激烈翻滚了一阵,等分开时,哈儿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挣扎了半天也没能起得来,而黑公鸡还能勉强站起来,仰天发出啼叫。哈儿卫冕失败,鸡王的桂冠让给了年轻力壮的黑公鸡。

              (5)斗鸡生涯,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也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6) 一般来说,斗输的鸡,已失去利用价值,会被主人当做菜鸡宰了吃掉。但波农丁感念哈儿曾经为主人挣来了不少荣誉和财富,不忍心把哈儿当一般的斗鸡看待,抱回家后,替它治好了身上的伤,声明要给它养老送终。
               (7)养好伤后的哈儿变得十分难看,尾羽折断,颈羽稀疏脱落,嘴喙从中间裂开,指爪断了好几根,一只鸡眼被扎瞎了,鸡脖子好像也拧歪了,走起路来歪头歪脑,趔趔趄趄,模样既滑稽又可怜。
                (8)光阴荏苒,转眼又到了泼水节。一年一度的鸡王选拔赛如期举行,高台下人头趱动,鸡武士一个个登台亮相。经过一场场激烈的竞斗,去年那只黑公鸡挫败了众多的强手,再次摘取了鸡王桂冠。它被它的主人抱在怀里,乡长亲自给它鸡脖子上挂红绶带。人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黑公鸡和它的主人,黑公鸡骄傲地抻直脖子,喔喔喔,得意扬扬地打起啼来。
                (9)  就在乡长把红绶带往黑公鸡头上挂时,突然,高台旁一棵缅桂树上,传来一串苍老嘶哑的鸡鸣声,接着,一只绿翎大公鸡,从树枝上飞扑下来,正正地落在黑公鸡头上,一把将黑公鸡从它主人的怀里拽下地来。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是已被摘除了鸡冠的哈儿。看来,哈儿是不甘心去年的失败,要和黑公鸡一决雌雄。
                (10) 黑公鸡趾高气扬地朝哈儿睨视了一眼,“喔——”长啼一声,声调傲慢轻浮,好像在说:你是我的手下败将,知趣点,趁我还没把你的另一只鸡眼啄瞎,快滚吧,不然的话,我就要不客气啦! 哈儿歪着头,一步一步向黑公鸡逼去。 黑公鸡的主人想要把哈儿赶开,却遭到了台下观众的反对,按规矩,每一只公鸡只要愿意,都有资格参加鸡王的角逐。
                (11) 哈儿和黑公鸡终于扭打在了一起。哈儿显然不是黑公鸡的对手,它老态龙钟,歪头歪脑又瞎了一只眼。十次啄咬九次落空,嘴喙也裂开了,即使偶然被它啄中,也无法让对方造成任何创伤;那脚爪也失去了以往的犀利与威风,即使抓住对方的身体,也最多抓下一两根黑色的绒毛。黑公鸡灵活地躲开哈儿的啄咬,一会儿绕到边侧,一嘴啄下哈儿的一撮颈毛,一会儿跳到上方,一口咬裂哈儿的鸡冠。很快,哈儿伤痕累累,空中飘舞着五彩鸡毛。这已经不像是在斗鸡,而是黑公鸡在练靶子,而且练的是活靶子。
               (12)我觉得哈儿太不自量力了,它年老体弱,又身带伤残。是绝无取胜希望,而且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斗趴在地上的。果然,几分钟后,它气喘吁吁,虚弱得快站不稳了。
               (13)体魄强健的黑公鸡又跳到哈儿身上一阵狅撕猛咬。
               (14)  哈儿满头满脸都是血,简直变成了一只血鸡。可它仍恣张着带血的颈毛,亮出残缺的嘴喙,脖子一伸一伸地做出啄咬的动作;它的身体剧烈颤抖,要倒不倒的样子,可始终没有倒下去,不仅站着,还步履蹒跚地艰难地向黑公鸡追来。
                (15)按照不成文的斗鸡规则,一方要么倒在地上起不来,要么扭头逃出场子,才算决出胜负。哈儿既没有倒在地上,也没有逃出场子,所以还不能算输。黑公鸡终于有点心虚了,明摆着的,除非哈儿当场气绝身亡,是不可能退出比赛的。不知道它是被哈儿的勇敢震慑了,还是不忍心对一只已快走上黄泉路的老公鸡施暴虐杀,咯咯咯发出一串无奈的叫声,转身退出了场子。
               (16)按照斗鸡规则,退出场子就算输了。
               (17)哈儿站在斗鸡场中央,昂着头,“喔——”发出一声带血的啼鸣……
            • 5.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

              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 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 6.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 7.

              母亲的病友名单

              ①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②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③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④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⑤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⑥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⑦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⑧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⑨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

              ⑩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 8.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修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修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这样靠着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直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地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有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地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颗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一摞厚厚地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地走过父亲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一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脸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应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扒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知识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嘛,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棍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一根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像一颗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 9.

              金翅雀【葡萄牙】米·托尔加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句: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棵金雀枝上,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皮。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听到这里,父母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着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攀附树枝。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高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硬邦邦的地上,看来是必死无疑了。

              但是,孩子无意中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吻了它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如同复述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出埃及记》的故事一样。

              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境坦然,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鸟窝!

              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炉旁,看着里边燃烧的橄榄木时,父亲和母亲的心情才缓和了下来,交谈了几句。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懂,孩子没有猜透。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他只想把那只还没有长出羽毛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

                                                                                                                                                                      (选自《外国百家千字文》,有删改)

            • 10.

              ①可是,看啊!经过了漫漫长夜的一夜风吹雨打,竟然还有一片藤叶趴在砖墙上。

                 ②这是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叶柄附近依旧深绿,但锯齿形边缘已经枯黄。它顽强地挂在离地面二十英尺高得一根枝上。“这是最后一片叶,”乔安西说,“我还以为晚上它准会掉。我听见了风声。今天它会掉的,我的死期也就来了。”

                 ③“乖乖,乖乖!你不愿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丢下我怎么办呢”休易说,把消瘦的脸贴在枕头上。 

                 ④但是乔安西没有答话。即将踏上黄泉路的人心灵是无比孤寂的。乔安西与朋友、与人世一步一步拉开了距离,而幻觉在这时同便越来越难摆脱。   

                 ⑤这一天慢慢过去了,天色尽管已暗下来,她们还是能看见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牢牢趴在墙上。后来,夜幕降临,北风又紧,雨敲打着窗户,也从矮矮的荷兰式屋檐上倾斜而下。

                 ⑥天刚亮,乔安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拉开窗帘。

                 ⑦藤叶还在。

                 ⑧乔安西躺在床上久久看着。后来她叫唤休易,体易正在翻动煤气炉上鸡汤里的鸡。

                 ⑨乔安西说:“休易,我太不应该。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你就给我盛点鸡汤来,还有牛奶,牛奶里搁点葡萄酒——等等!先拿面小镜子来,再把几个枕头垫到我身边,让我坐起来看你烧莱。”

                 ⑩过了一小时,她说:

                 ⑪“休易,我希望以后能去画那不勒斯湾。”

                 ⑫下午医生来了。医生刚走,体易找个借口跑进走廊。

              ⑬“有五成希望。”医生握着体易的手,说,“只要护理得好,就能战胜疾病,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肯定也是个画画的。又是肺炎。他年纪大,体质弱,病又来势凶,已经没有了希望,但今天还是要送医院,医院的条件好些。”

              ⑭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你们胜利了。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⑮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⑯“有件事情告诉你,小宝贝儿,”她说,“贝尔曼先生得了肺炎今天死在在医院里。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晚上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现在你看窗外,乖乖。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飘不动吗?哎,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