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里的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规律                B.气候变化
              C.物候现象                D.四季景色变化.
              (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作诠释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
              D.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
              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
            •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 地扛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 .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    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    扇子的特点和功用
              东周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后期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
              (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1)本文一次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天空.
              豆腐之源→        →豆腐之韵
              (2)从实用角度看,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什么?
              (3)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A、“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中“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B、“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文末说:“识君之味,百味可解.”结合全文,你从作者的说明中识到豆腐的哪两种味道?
            • 4.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
              ,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打大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选自《科技日报》2013年1月20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4)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
            • 5.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新国情•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
              1
              5
              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局面进一步凸星,其中,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土地类型多样,优质耕地少.我国国土面积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约占一半,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各种地貌类型兼具,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中低产田的比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
              3
              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地块零碎不规整,田坎、沟渠、道路、坑塘面积过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半月谈》2011年2月报道,我国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易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早就被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部2011年7月4日公布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节选自2013年《时事资料手册》)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B.我国人均耕地为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C.我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早地区.
              D.我国中低产田面积远多于优质耕地面积,有相当一部分耕地零碎不规整,田坎、沟渠、道路、坑塘面积过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2)请指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第二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我国土地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  B.高科技垃圾  C.高科技有形污染  D.高科技无形污染.
              (2)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A.防治难度大  B.影响科技进步 C.对人类危害大   D.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3)第③段中划线句“这样的垃圾”是指    
              A.太空垃圾    B.核垃圾      C.高科技工业生产的新垃圾   D.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宋立有
                ①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不仅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车在中国?而且中国还制造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奥巴马所说的计算机就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②“天河一号”由140个计算机柜组成,每个机柜1.2米长、1.45米宽、2米高,排成3排,这个方阵占地约700平方米.人们站在“天河一号”前,会觉得“天河一号”气势宏伟,震撼人心.那么,“天河一号”的键盘和鼠标在哪里?
                ③“天河一号”自身没有键盘和鼠标,它只由一个维护人员维护它,监控它的工作情况.“天河一号”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让用户来登陆它使用它,所以,也可以说每个用户手上的键盘和鼠标就是天河一号的键盘和鼠标.所以,当某用户通过自己的PC机(个人计算机)登录到“天河一号”上后,他的PC机已经成为“天河一号”的末梢神经,成为一台终端设备.
                ④“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提供的计算方式是现在业界叫作“云计算”的计算方式.如果将“天河一号”的峰值速度、持续速度、每秒浮点运算做个换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就相当于全国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它运算一天,相当于1台双核的高档桌面电脑运算620年.“天河一号”总的存储容量能够容纳1千万亿个汉字,相当于一个存储10亿册100万字书籍的巨大图书馆.而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书也仅有2千万册.那么,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⑤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军是“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总设计师.他说,天河一号取得成功,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回顾起来,成功的奥秘涉及很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了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就是通用微处理器CPU加专用微处理器GPU的技术路线,形成异构并行的体系结构,把理论上成立但实际上还没走通的路子走通了.“天河一号”的研发使理想中的“概念机”变成了现实,更让中国速度一跃成为领跑世界的速度.
                ⑥就像爱因斯坦的大脑曾经推动了科学的跨越一样,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中国大脑“天河一号”,已在天津市滨海新区部署并投入使用.它在石油勘探、高端装备研制、生物医药、动漫设计、新能源、新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气象预报、遥感数据处理、金融风险分析等领域已获得了成功应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选自《走近科学》2012年第1期,选文有删改)
              (1)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天河一号“的特点.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    
              A.“天河一号”主要通过网络方式为各个登录它的用户提供服务.
              B.“云计算”方式为“天河一号”提供了强大的运算能力.
              C.“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前景非常美好.
              D.“天河一号”虽有庞大的存储容量,但它的结构太复杂,其管理与使用都不便.
              (4)任何科学技术的问世,都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0世纪30年代,瑞典开发研制了发泡水泥,在挪威应用一举获得成功,后来在欧美地区迅速得到广泛应用.1973年为了节约能源,韩国推广应用发泡水泥,随后日本也积极推广.在韩国、日本的带动下,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广泛应用发泡水泥.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工程.该工程由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效果良好,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发泡水泥”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发泡水泥就是内部含有许许多多小泡泡的水泥.
              B、发泡水泥是通过在水泥浆中添加发泡剂而生产出的新型水泥.
              C、发泡水泥是内部混合了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的轻质混凝土.
              D、发泡水泥是内部含有大量直径适宜且均一的封闭气泡的混凝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建筑物添加保温层主要是在北方地区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B、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使用发泡水泥做墙体保温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发泡水泥后来几乎没有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
              C、加厚墙体可以保温,环保但不能节能;采用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大多数易燃物质,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节能但不环保.
              D、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阻燃、质轻且强度高、隔热、隔音、安全环保、耐久性强等多种优势,可在建筑中广泛使用.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发泡水泥的事物说明文,读后使我们对这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B、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发泡水泥的基本特点、研发应用历史及其多种优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第2段采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全面地介绍了发泡水泥的生产方法及产品特征.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又不乏生动,如标题既直接点明了发泡水泥的安全节能,又用“大衣”作比,形象概括了其保温的特点.
            • 10. 阅读《植物聊天》,回答问题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3)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4)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利:    
              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