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下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______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进行______呼吸。
              (2)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用7.5%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灭菌。
              (4)在制备血平板时需将pH调节至______ (“微酸性”或“微碱性”)后灭菌,待培养基______后,再加入适量血液。按培养基功能分类,血平板属于______培养基。
              (5)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______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_____。
            • 2.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
              (3)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应当怎样操作?______.
            •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石油污染明显处。
              如图为获取土壤样品后的培养研究过程:

              (2)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有______为唯一碳源,从而有利于______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______培养基。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______培养基,这可以通过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来实现,对④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若发现在⑤中无法区分菌落,可以将③中取出的菌液______。
              (5)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 4.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  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1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下表)。

              菌株

              透明圈直径

              (D)

              菌落直径

              (d)

              D/d

              M-3-01

              18.8

              12.3

              1.5

              B 3-5-6

              20.7

              8.0

              2.6

              T 1-4-01

              9.1

              6.5

              1.4

              分析回答:

              (1)从物理形态看,培养基A属于_____培养基。培养基中磷源应该是____。

              (2)步骤1中接种方法是_____,步骤2中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

              (4)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37℃、200 r·min-1 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①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_____。

            • 5.

              科研人员发现,工业污水中有一种极难降解的含氮有机物NS(无色的NS与碘作用可形成蓝色反应),但可被NS分解菌高效降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NS分解菌的过程中,以NS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按用途属于_________培养基,NS可为NS分解菌提供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若要对NS分解菌加以纯化并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

              (2)NS分解菌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排除杂菌污染,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鉴定筛选得到的NS分解菌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在培养NS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用于颜色反应鉴定NS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

              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可用相同NS浓度的上述培养基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

            • 6.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环境中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相应的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微生物纯化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与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_______,应该保持____________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 7.

              由南京农业大学的李顺鹏教授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首创了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筛选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株,来清除土壤、水体、农产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解决了物理、化学处理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其中有机磷降解菌专一降解甲基对硫磷(一种含氮有机农药),并依赖降解产物生存,且降解效果达100%。下图是研究人员筛选有机磷降解菌的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过程中需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目的菌”的细胞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2)对培养基选用的灭菌方法一般是                

              (3)如果该种细菌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携带天冬氨酸RNA为CUG,则转录成该天冬氨酸密码子所对应的DNA分子中模板链的碱基组成为          

              (4)研究人员在筛选有机磷降解菌时,发酵液不慎发生污染,菌群几乎全部死亡,但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污染的新菌种,细菌这种新性状的产生来自于          

              (5)为了得到单个菌落,比较简便的接种方法是          ,但该方法不宜对菌落计数,这种方法的在第2次及其后划线总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原因是                                              

            • 8.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将溶解在水中的铀还原成难以溶解的铀的地杆菌,可缩小铀污染的范围,而其他的细菌则不能在含铀的环境中生存.科学家为了研究这种地杆菌的生理特性,需对其进行分离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 ______ 和无机盐等.制备培养基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______ .
              (2)为了分离出能够还原铀的地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______ ,从用途上看,这种培养基称为 ______ .对样品中地杆菌活菌的数目进行统计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在稀释倍数为106倍下涂布了三个平板(每次取0.1mL),统计菌落数分别为240、250、260,则稀释前1mL菌液中所含细菌为 ______ 个.
              (4)获取地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 ______ 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 ______ 的冰箱中保存.
            • 9.
              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 ______ 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为 ______ 体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 ______ 消毒.
              (3)在第2次及其后划线总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原因是 ______
              (4)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5)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______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______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 10.
              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技术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根据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的制备需经过计算、称量、溶化和A: ______ 、B: ______ 等过程,上述过程中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的是 ______ .
              (2)纯化菌种时为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D: ______ 法,其中需用接种环进行操作的是 ______ .
              (3)为达到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的 ______ ,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 ______ 培养后,若变红以鉴定其中含有所需细菌.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在选择培养后须进行E: ______ 和F: ______ 过程,一般通过观察 ______ 的有无挑选出所需菌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