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据图回答:

              (1)细菌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其原因是_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每毫升土壤样品溶液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__。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需答两条)。

            • 2. 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并研究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请回答: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 ______ 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 ______
              (2)培养基除含有碳源、氮源、水和多种无机盐外,还应含有 ______ .其中,碳源主要为 ______ .对配制的培养采用高压灭菌,目的是 ______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______ .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是否产生 ______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可采用 ______ 方法,如果采用 ______ 法对该细胞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繁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 3.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要经过纤维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_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        的菌落。

              (2)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 _____,另一种酶将它分解成葡萄糖。

              (3)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在       条件下用______ _______来检验。

              (4)利用葡萄能生产果酒,进而生产果醋,生产果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酵母菌在代谢类型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请回答下列与玉米秸杆处理有关的问题:

              (1)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牛本身没有相应的消化酶,但胃内有一种微生物可以帮助其分解,这种微生物与牛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尿素并不是牛马的必须营养,过多甚至有害,但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其草料内喷少量尿素,据此题的信息你认为尿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纯化能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时,需对培养基和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玉米秸秆人工收获后,将其铡碎、压实、密封储藏。秸杆经此处理后,气味微酸芳香(主要由乳酸菌代谢产物造成)。上述“压实密封”的目的是:人为造就一个_____ __     _环境,利于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步骤(二)中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___________,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

            • 5.

              苹果酒、苹果醋、苹果汁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写出过程②发生的化学反应式:                                   ;过程②常用的发酵菌是             

              可以在食醋中获得,分离和纯化该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培养该微生物的培养基为              

              第二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并倒平板。

              第三步: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2)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是否被杂菌污染。

              (3)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汁生产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在控制好温度和PH的基础上还需要控制好              

            • 6.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7. 农作物秸秆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进一步利用。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         法进行接种。

              (2)用于分离微生物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                        等基本成分。

              (3)所用培养基以          为唯一碳源,目的是只允许能产生        的微生物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         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4)该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              。 (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灼烧灭菌      ③化学消毒)

            • 8. 解磷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磷,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如图是从湖泊污泥中筛选解磷微生物的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分离纯化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项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
              菌落编号 1 2 3
              48小时 1.6 2.8 3.0
              72小时 2.2 1.2 5.0
              96小时 2.3 1.2 4.2
              (1)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NaCl及无菌卵黄液,其中 ______ 主要提供有机磷.从土壤中富集解磷微生物时,应选用 ______ (固体、液体)培养基.
              (2)在倒平板前,应对玻璃器皿和培养基灭菌,灭菌方法是 ______ .配制成l0-1浓度稀释液时,用无菌移液管从富集液的上清液中吸取1mL,移入盛有 ______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并依次配制10-2~10-10的梯度稀释液.
              (3)过程②、③为菌种分离纯化的过程,接种方法分别为 ______ ______
              (4)分析菌种的分离纯化结果,应选择为 ______ 号菌落进行扩大生产,原因是 ______
            • 9.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 10. 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工业生产上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果胶酶,选用的微生物通常是 ______ ,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 ______ ,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 ______ .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 ______  (微生物)外,还必须保持 ______ 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______ ,接种前要进行 ______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______ 条件下进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