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①②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必须以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Ⅱ号培养基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号培养基上挑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嗜热菌菌落的鉴别方法是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也可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可判断图中周围___

              _________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


              (4)如果高温淀粉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性,则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填写字母)固定化工艺。

            • 2.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接种细菌的方法是_________。用该方法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定马桶按钮上大肠杆菌数目,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

              (3)两个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______________。

            • 3.

              樱桃番茄富含多种天然有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但因其含糖量不高,影响酒精发酵效果,经实践摸索,调整发酵工艺,樱桃番茄成为酿造保健酒的好原料。下图1是利用固定化酵母或游离酵母发酵樱桃番茄果酒的工艺流程,请分析回答:


              (1)主发酵结束后,需将上层酒液转移到另一灭菌容器中进行后发酵,为了防止醋酸菌污染,加入容器中液体的量应______(填“注满”、“2/3”或填“1/3”),以保证果酒品质。

              (2)图2是固定化酵母发酵与游离酵母发酵的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发酵速率相近,但发酵前期游离发酵比固定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期游离酵母发酵速度减慢,除了底物浓度降低外,还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固定化酵母重复使用的效果,对固定化酵母进行了2次连续的重复发酵实验,图3是实验的结果,试分析在第2次发酵前期,酵母降糖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5)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下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④①③②    C. ②①④②③②    D. ①④①③②

            • 4. 为了调查濠河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__   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__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   __   (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   __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 5.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取样时一般_____(能/不能)从土壤表层取土样。
              (2)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加入________指示剂进行鉴别。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还需设置对照组。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取土样5g,应加入___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随后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________将菌液铺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呈_____色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 6.

              回答下列微生物及其培养问题

                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了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下图程序选育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注: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表现不同,因此可以利用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来培养,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2)培养基的配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①溶化,②调pH,③高温高压灭菌,④称量。这些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编号)

              (3)实验中进行平板划线操作(如图乙、丙所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将接种环通过(填编号)__________(①紫外线;②酒精灯灼烧;③高压蒸汽)灭菌;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__________开始。

              (4)为了选育出能降解除草剂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一定量的该除草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培养。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

              (6)如果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结果如图丁所示(A~E分别表示不同的菌株),其中的B、D菌株周围无透明圈形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从A~E菌株中选育高效的能降解该型除草剂的细菌,应选育菌株__________。

              (7)为探究此除草剂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戊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该实验设计缺少对照处理,正确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 7.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 取某地区土样 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1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下表)。

              分析回答:

              (1)从物理形态看,培养基A属于      培养基。培养基中磷源应该是      

              (2)步骤1中接种方法是      ,步骤2中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4)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 37 ℃、200 r·min-1 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①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是      

              ②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      

            • 8.

              图1表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步骤①的后一步的正确操作应是将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③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按步骤④进行操作,据图分析,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操作的两处不当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尝试采用不同于甲同学的接种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2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