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①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己亥杂诗·其五

              [ 清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 (1)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 (2)____。

              (2)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 3.

              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归。

              (1)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B.“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直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详写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
              D.“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 4.

              古诗文默写及赏析。

              (1)其真无马邪?                            。  《马说》

              (2)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6)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7)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回答问题

              不见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5.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 6.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有幽香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泊船过夜的情景。
              B.首二句在春天日暮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香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
              C.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D.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直接而豪放。
            • 7.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①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此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②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③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④乍:骤,突然。翻:反而。⑤年:年时光景。⑥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共传:互相举杯。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江海别”,是说相距之远;“几度隔山川”,是说离别之频繁,江海山川,怅望无极,几度分袂,情何以堪!
              B.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
              C.“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中的“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渲染久别重逢的欢快气氛.
              D.“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两句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 8.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 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传统习俗:清明时节,出门踏青;出游归来,折柳插于门上。
              B.颔联两旬写景:这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竹林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
              C.颈联描写天气寒冷,没有钱买好酒,所以不能让诗人喝醉。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思乡念友更容易让人伤心。
              D.尾联浓浓的离愁别绪又使诗人回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抬头回望故乡,有谁可以倾听自己那深重的离愁别绪呢?
            • 10.

              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态和青春的朝气蓬勃。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