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惠子相梁

              惠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注】①邑金:封邑的收入。   ②波臣:水族臣民。  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此指水。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 ______​ )

              (3)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______ )   (4)辙之鲋( )

              (2) 

              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周 昨 来 有 中 道 而 呼 者 周 顾 视 车 辙 中 有 鲋 鱼 焉。

              (3)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鹓刍鸟发于南海”与“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中的“于”意思相同。

              B.“仰而视之曰”与“激西江之水而迎子”中的“而”用法相同。

              C.“其名为鹓刍鸟”与“子何为者耶”中的“为”意思相同,都可解释为“是”。

              D.“惠子相梁”中的“相”与“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中的“活”用法相同。

              (4)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5)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于是惠子于国中三日三夜。

                                                                                      

              (2)监河侯曰:“诺!我得邑金,贷子三百金,可乎?”

            • 2.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⑤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於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②虞(yǘ):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拊(fǔ):抚摸。 ⑤拜:拜望,拜见。


            • 3.

              蒙骜①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 4.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乏。”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递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注释】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卜: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③缗:一千文为一缗。④毗陵:今江苏常州。

            • 5.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注解】①少海:小海。②方轨:两车并行。

            • 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7.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2) 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3) 用“|”为下面一句话断句(限断两处)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4) 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5)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 8.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纆(mó)薪菜:扛东西打柴草。 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pìn)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mǔ)而骊(lí),纯黑色的雄马。

              (1) 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一处))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秦穆公 伯乐 (   )    

              臣之子下才也(   )

              使人 取之   (   )    

              穆公不     (   )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 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9.

              赵普独相凡十年,以天下事为己任。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骤:突然。②震恐:惊恐。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非 陛 下 之 刑 赏 也                

              (2)外 间 百 姓 正 望 雨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帝嫌其人(          )   (2)良久不(          )

              (3)良久不(          )     (4)普言(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1)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2)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4) 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选文进行概括。
            • 10.

               (1)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①时,盎尝为吕禄舍人②。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③盎为中郎。

                 (2)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⑤,擅相王⑥,刘氏不绝如带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⑧,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怨袁盎曰:“吾与尔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3)及绛侯免相之国⑨,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⑩,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注释】①高后:即吕后吕雉。②吕禄:吕后侄。舍人:家臣。③任:保举。汉代规定,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任职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儿子或同胞兄弟一人为郎。④社稷臣:国家重臣。⑤用事:掌权。⑥擅相王:擅自争相为王。⑦不绝如带:像带子一样微细,几乎快要断绝。喻刘氏王朝的命脉处于危险之中。⑧庄:指有威严。⑨之国:指回到自己的封地。⑩系:囚禁。清室:也作“请室”,专门囚禁官吏的监狱。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窃 为 陛 下 不 取 也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陛下丞相何如人(               ) ②大臣相与共诸吕(               )

              会其成功(               )       ④丞相如有骄主(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②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4) 袁盎说绛侯“ 所谓功臣,非社稷臣”,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他的依据。 

                                                                                                

                                                                                                

                                                                                                

              (5)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试比较袁盎与邹忌的劝说方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