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为土壤水分含量对某植物叶绿素的影响,图乙为植物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

              请回答:
              (1)叶绿素分布于乙图的 ______  (填序号)上,要测得叶绿素a、b的含量并计算(a+b)值需先用 ______     (溶剂名称)提取色素。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该植物的叶绿素含暈降低会减少 ______ ,降低光合结构遭光氧化破坏的风险。
              (2)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除因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反应外,还因 ______ 而影响 ______ 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
              (3)上述循环中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 ______ ,以保证此循环的不断进行。有的三碳糖离开循环在乙图的 ______ (填序号)处合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 2.

              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4. 0左右。下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部分功能。请分析并回答:


               

              (1)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_合成的,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________中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2) 图中表示当结构乙________(填名称)衰老时,会由结构甲________(填名称)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分解。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的特点。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______转运进人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其余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3)由图可推断出溶酶体除了具有分解衰老细胞器的功能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科学家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层膜

                 70

              0

              (1)生物膜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为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与小鼠肝细胞分别放入0.15%的K+溶液中相同时间后,再次测定K+浓度,发现放有小鼠肝细胞的K+溶液浓度较高,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其他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糖类的含量基本接近8%,偶尔有个别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大约只有2%,该细胞最有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甲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丙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能增大膜面积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图丙细胞膜上的________(填字母)相关。

              (4)甘油分子能以图丙中________(填序号)的方式进出细胞,③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便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机体发热。

              (4)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

              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56

              3

              仓鼠细胞的

              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8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 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为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的c3是________.

              ②图中高等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细胞结构有___ 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③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含量不同,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④若神经细胞内的g被破坏,会导致突触小泡的数量______.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________(名称)→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H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填写基团).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 7.

              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高等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图1处理。请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_________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图中DNA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___________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填写S1~S4、P1~P4

              (3)若图2为该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3中a~g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若用龙胆紫染液对图2中的细胞进行染色,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b.如果图2细胞是该植物的根毛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时,图3中________(填字母)结构肯定不能被观察到。

            • 8.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因发现并阐明了细胞自噬机制的科学家。细胞自噬体溶酶体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形成的自噬体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下图),该研究发现饥饿处理能刺激细胞的自噬体形成。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自噬体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特点。

              (2)如果细胞中线粒体受损严重,也会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分解,则细胞生命活动影响较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运输方式)。



              (3)可以推测饥饿的细胞比正常细胞的自噬体__________(填多或少)。

            • 9.

              下列为几种细胞结构的模式简图,请分析回答:


                          A                          B                       C                            D

              (1)如果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上图所示全部结构,这样的细胞属于         细胞,不同生物膜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种类不同。

              (2)图D中的1能被_______性染料染成深色,D是细胞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3)图C是         ,其可以与D的外膜直接相连,也可以与细胞膜直接相连。

              (4)图A、B、D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 10.

              Ⅰ.请据图回答:

              (1)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7]叶绿体中发生反应,生成含14C的有机物。该有机物主要在[  ]      中彻底氧化分解成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若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中[5]的功能是       ,图中能够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分裂间期叫做        ,其主要成分有                 

              (3)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该有的结构为 [  ]              

              (4)若该图为大肠杆菌细胞,则一定有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如果在该细胞器上合成某物质时产生了48个水分子,则由二条链构成的某物质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生成。

              Ⅱ.取1—10号10支试管,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完全相同的反应物和酶的混合溶液,严格控制温度,使每支试管分别在10—100℃的恒温条件下反应。5分钟后使10支试管同时停止反应,并分别检测每支试管中反应物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反应物浓度(mol/L)

              0.9

              0.6

              0.4

              0.3

              0.2

              0.4

              0.7

              0.9

              1.0

              1.0

              ⑴此实验的因变量是                  

              ⑵用曲线画出生成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有哪些是        。

              A.同一试管,在5分钟内使温度由10℃上升至50℃,则试管中反应物浓度一定大于0.2 mol/L

              B.此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0℃

              C.同一支试管,如果温度由90℃逐渐下降至50℃,反应物浓度将下降0.8 mol/L

              D.1号与8号试管中的反应物浓度相同,说明10℃和80℃时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

              ⑷此实验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