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_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盐胁迫伤害是指盐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渗透胁迫伤害是指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的伤害。某研究单位以海滨锦葵为研究对象,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伤害,用PEG溶液(植物无法吸收,对植物无害)模拟渗透胁迫伤害,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处理

              净光合速率Pn/

              (μmol CO2·m-2·s-1)

              胞间CO2浓度

              Ci/ppm

              A:对照

              18.6

              249

              B:含0.1 mmol·L-1

              NaCl的培养液

              16.6

              231

              C:含0.2 mmol·L-1

              NaCl的培养液

              8.2

              278

              D:含与B组等渗的

              PEG的培养液

              6.0

              266

              E:含与C组等渗的

              PEG的培养液

              3.5

              321

               

              (1) 实验人员将海滨锦葵的种子放入蒸馏水中反复冲洗后,再置于干净细砂中培养,而不是置于土壤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推断,B组的Pn值低于对照组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C、D、E组Ci值均高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Pn值较低,从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角度分析,可能是过高渗透压导致__________,从而使胞间CO2浓度升高。 

              (3) 上图表示10天后海滨锦葵叶肉细胞中两种离子的浓度,可以看出在B、C实验组中,细胞加强了对____的吸收,主要原因是细胞的____速率在增强;而D、E实验组对两种离子吸收量减少的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题中数据分析,海滨锦葵对______(选填“盐胁迫伤害”或“渗透胁迫伤害”)的适应能力更强。 

            • 3.

              皇妃芹菜有清热平肝、健胃降压等功效,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较大。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昼夜温度条件对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其它自然条件相同,10周后植株生长高度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夜温6℃-10℃时,____(填“昼温”或“夜温”)是植株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芹菜生长的最适昼、夜温度分别是        ;在此条件下若升高夜温,植株生长高度都将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芹菜必须要经过低温诱导才能开花。某同学推测感受低温诱导的部位是茎尖端。验证该推测的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3)进一步研究发现芹菜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它非绿色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很低。据此推知,花序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    (填“多于”、“等于”或者“少于”)其它非绿色细胞,判断理由是          

            • 4. 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到A、B两种高等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植物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A、B两种植物在12:00时,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                                

              (2)图1中,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指标是          ;据图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填“光照强度”或“CO2”)

              (3)图2中,  △    时刻的有机物积累最大。

              (4)图2中b曲线在10:00后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若给A、B植物供应14CO2,则在光合作用工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 5.

              某科研小组研究LSV病毒对百合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气孔导度描述的是气孔开放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色素量的比值

              气孔导度的比值

              净光合速率的比值

              叶绿素a

              叶绿素b

              LSV侵染的百合/健康百合

              71.4%

              66.7%

              75%

              66.7%

              (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上,可用                  试剂提取。

              (2)实验结果表明,LSV侵染的百合比健康百合净光合速率低,据表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①                                  ;②                                               

              (3)为了进一步探究LSV对百合细胞呼吸是否有影响,请补充完成以下的实验思路:将健康百合与LSV侵染的百合分别置于相同体积的密闭装置中,                                                 。

            • 6.

              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  。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为_______ ____mg。(保留一位小数)


            • 7.

              如图密闭装置的锥形瓶底放入用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片上。置于20℃恒温环境中,打开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面平衡后关闭T,然后开始计时观察。

              请回答问题:


              (1)该装置用来测定______ ______,开始计时后,U形管两侧的液面变化将是________。

              (2)如果不做任何处理,该实验的最终结果是种子将会________,其原因可用反应式___________      _____表示。

              (3)若要矫正室内气压等因素对读数造成的误差,应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请简述设计方案:锥形瓶中加入与实验组        的死种子,其他处理与实验组           。

              (4)如果将种子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叶片,将KOH溶液换为NaHCO3溶液,同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则该装置用来测定________________,U形管两侧的液面变化将是________________。

            • 8.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现今,世界上约20%的耕地和50%的灌溉地正在受盐分的影响,低浓度的盐胁迫能刺激植物产生应激反应,通过提高一些生理生化的代谢过程抵抗盐胁迫。多胺包括亚精胺(Spd)、精胺(Spm)和腐胺(Put),是一类含有两个或更多氨基的化合物,从而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某课题研究了外源亚精胺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黄瓜的缓解效应。将生长状况一致的黄瓜幼苗随机分为10组,1~5组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20 mmol/L、60mmol/L、100mmol/L、140mmol/L的NaCl处理,另外5组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的基础上再喷施等量的0.1 mmol/L Spd,五天后用氧电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与呼吸速率,得到下表的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趋势分别是        ;用20mmol/L NaCl处理,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        

              (2)从表中数据分析,在高盐胁迫下,导致植物细胞液        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组织因缺水而引起部分气孔关闭,从而直接影响黄瓜的        阶段,同时由于 的分解速率加快,影响植物的光反应阶段。

              (3)氧电极法是科研单位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较常用的方法,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需将反应杯置于适宜的光照下;在测定呼吸速率时,需将反应杯 进行        处理。

              (4)从表中数据分析,说出Spd能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伤害的2个原因:

                      

                      

            • 9.

              研究人员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请根据图表回答:



                  (1)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二氧化碳缓冲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型管两侧的液面如图甲所示,关闭活塞。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型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水柱的高度变化值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总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2)夏季去除图甲的水浴装置和小烧杯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请问一昼夜中__________(有/无)有机物积累。

                  (3)乙图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点)时有机物的积累最多。

                  (4)若用甲装置来探究温度对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的影响,首先烧杯中应该加入试剂____________,其次还要将甲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

                  (5)研究表明,在无CO2空气中的幼苗能够抑制光合作用,说明糖类在__________的昼夜节律中发挥了作用,这种节律被称为____________。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后观察着色滴的移动情况。

              (1)装置中20%的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如果装置2中着色滴移动,开始一段时间内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___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则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____________。
              (4)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