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_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甲、乙两玻璃管内盛有稀葡萄糖液20mL。在甲管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乙管内加人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璃管液体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璃管密封,放置在光照明亮处。实验员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管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溶液中的O2和CO2的浓度。3h后,甲管CO2的浓度下降、O2的浓度上升;乙管O2的浓度下降、CO2的浓度上升。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h。问:

                (1)甲管内液体最可能呈何种颜色?并写出判断的根据。

                (2)撤去光照后3h内,甲、乙两管液体中O2和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原因。

            • 3. 图1是某种植物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图1图2


              (1) 图1代表的植物对应图2中的____(填字母)类植物,图1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图1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的物质a是___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判断图1所代表的植物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__。 

              (4) 图2中m点为曲线B与X轴交点,影响m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____(多选)。 

              A. 植物缺镁      B. 调整温度使之更适宜

              C. 天气转阴      D. CO2浓度适当下降

              E. CO2浓度适当提高

              (5) 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C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如下表: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光照强度为7.5 klx时O2释放量

              1.2 μmol·m-2·s-1

              7.2 μmol·m-2·s-1


              当光照强度为7.5 klx时,植物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 

            • 4.

              某同学模仿普利斯特利进行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设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密闭装置。假设绿色植物和小鼠呼吸作用消耗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考虑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回答以下问题:

              (1)丙装置中,绿色植物和小鼠细胞内产生ATP的相同场所有____。

              (2)若想证明绿色植物具有更新空气的作用,需要将装置____进行比较。某同学将乙、丙装置置于适宜温度下(假设两个装置中空气的量相同),结果观察到丙装置中的小鼠比乙装置中的小鼠死亡更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上述甲、丙装置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植物叶绿体中C3的生成速率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装置中的生成速率。

              (4)图丁表示该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重要生化反应。图中a~d过程均发生在细胞器内的是____;a~d过程中消耗ATP的是____。

            • 5.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生成一个C3和一个C2,C2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小麦、水稻等作物在强光、干旱时会发生比较强的光呼吸作用,而玉米则不会。

              (1)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看,光呼吸与暗呼吸的不同是                     (写出两点)。
              (2)预测氧气浓度升高时,葡萄糖生成量应该如何变化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3)研究发现塑料大棚内的CO2浓度由0.03%升高到0.24%时,水稻会增产约89%,请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Rubisco酶促反应的特点解释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