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要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____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________染液。

              (2)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进行实验。

            • 2.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________。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此过程一定需要________元素,也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________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________(填编号)。

              (3)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调控________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 3.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请你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 0.1 g/mL 的 NaOH 溶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的 CuSO4 溶液、斐林试剂, 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试管,编号 A、B,向 A、B 两试管中各加 1 mL 新鲜淀粉酶溶液,然后向 A 试管加 5 滴乙醇,向 B 试管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匀后向 A、B 两试管各加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 5 min;

              ③从温水中取出 A、B 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3)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______.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______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______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______;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______实验乙______.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__.
            • 5. 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6.
              如图是有关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子ATP中含有 ______ 个高能磷酸键.
              (2)图中的a、b分别代表 ______ 、 ______ .
              (3)c指 ______ .
              (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②反应时,能量来自 ______ .
              (5)①②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 .
              (6)进行①反应时能量用于 ______ ,进行②反应时能量用于 ______ ,由此可见能量是 ______ ,物质是 ______ .
            • 7.
              如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1)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字母及名称是[] ______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 .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 ______ .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若提高温度,曲线的变化是 ______ (上移;下移;不动;无法确定)
              (4)丁图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 ______ .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 ______ 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 ______ 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300mg.
              (6)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浓度,B点将向 ______ (左/右)移动.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 ______ .
            • 8.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溶胶,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___ _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 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 9.

              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_________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__________(填结构)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使用健那绿染对细胞染色,此时细胞是__________(填“死”或“活”)细胞。

              (5)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

              仁体积__________,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