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进行深入探究,某兴趣小组选用酒精水浴加热的方法来提取色素,并探究了水浴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以下是色素提取的相关实验步骤:

              a. 取4支大试管并编号,每组称取2 g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后放入大试管底部。

              b. 取不同水浴锅,将温度设定在30 ℃、50 ℃、70 ℃、90 ℃。

              c. 向4支大试管中各加入2 mL无水乙醇和少量碳酸钙,塞好棉塞,用试管夹夹住大试管分别放入上述水浴锅中,保温4 min后取出试管,过滤。

              d. 每支试管取适量滤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依次在波长为663 nm、646 nm和470 nm光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所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及含量,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单位鲜重的菠菜绿叶中各色素含量/(mg·g-1)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30 ℃

              1.658

              1.137

              0.305

              50 ℃

              2.192

              1.206

              0.355

              70 ℃

              2.418

              1.302

              0.426

              90 ℃

              2.395

              1.247

              0.385


              (1) 30 ℃时无水乙醇进入菠菜叶肉细胞的方式是______。该兴趣小组选用酒精水浴加热法提取色素,最可能是受了下列哪个相关实验内容的启发____。 

              A. 萨克斯的天竺葵实验中利用酒精对叶片脱色

              B. 脂肪鉴定实验中酒精用来洗去浮色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酒精作为解离液的成分之一

              D.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以迅速渗入细菌内部起到消毒的作用

              (2) 若实验中吸光度的测定数值过大,反而增大了实验误差,则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 

              (3)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____(温度)条件下提取到的色素含量相对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该温度条件下,一方面叶肉细胞中的色素释放比较彻底,另一方面____________。 

              (4) 该兴趣小组利用上图所示的改进装置进行色素的分离实验,则离试管口最近的色素带为____(填色素名称),该改进装置的优点有_、 

              ___________________等。 

            • 2.

              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

              (1)请写出控制本实验自变量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___________。

              (4)甲图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该装置放在___________环境中,并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____________溶液。在A点,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茉莉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方程式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是细胞中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酶可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判断动植物细胞中是否含有等量的过氧化氢酶。他利用鸡肝和马铃薯组织作为实验材料,步骤如下:

              ①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上贴上标签1和2;

              ②在每支试管中各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0 mL;

              ③放一点鸡肝研磨液在试管1中;

              ④放一点马铃薯研浆在试管2中;

              ⑤在25 s内收集每支试管中释放的氧气;

              ⑥每5 s测量并记录下每支试管释放的氧气体积;测量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                           。 

              (2)下列哪个因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                       。 

              A.氧气释放时间B.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C.所使用试管的体积D.使用的鸡肝研磨液的量和马铃薯研浆的量

              (3)该实验能否得出鸡肝中的过氧化氢酶比马铃薯中的含量高?

                                                                                                         。 

              (4)该同学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将鸡肝煮熟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他发现几乎没有氧气释放。请解释原因。            。 

            • 4.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5.

              已知在黑暗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这一结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去掉叶柄并用石蜡封口),平均分成4组,实验处理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然后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忽略不计)。

              请回答:

              (1)实验前要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1中蔗糖转化成淀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是通过_____产生的。与组1相比,组2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前三组实验不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因此必须增加组4,组4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并可推测, 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 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 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 7.

              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