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_______。 

              (2) 图中操作②是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 

              (3) 该实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 

              (4)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 

              (5)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让____和____分离开。 

              (6) 该实验不用H或O的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让噬菌体含35S,操作方式应该是____。 

            • 2.

              在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某噬菌体DNA分子片段上含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已知:亮氨酸的密码子有CUU、CUC、CUA、CUG;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有AUU、AUC、AUA;缬氨酸的码子有GUU、GUC、GUA、GUG;终止密码有UAA、UAG、UGA )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2)a链中相邻碱基由______________连接。在对DNA分子稳定性研究时,请推测基因_________(P/Q)的耐热性更强。若该噬菌体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则基因P连续复制3次至少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______个。

              (3)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_______,突变后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基因P转录时以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

            • 3.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的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__。

              (2)实验的第二步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侵染细菌。

              (3)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出现了沉淀物放射性很高的现象,说明噬菌体的_________侵入了细菌体内。经检测发现子代噬菌体中也出现放射性,证明_______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4.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有如下的实验过程或理论解释。

              Ⅰ.图一是关于肺炎双球菌R型菌的转化过程图。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Ⅱ.图二是艾弗里所做的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图。

              Ⅲ.图三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a在    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b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完成步骤④后,这条链b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填“单”或“双”)链整合进R型菌的DNA中,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图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

              (3)图三所示实验中,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________的技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填整数)分钟后的曲线变化基本上可说明DNA与蛋白质实现分离。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

            • 5. I.为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科学家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⑴ 实验材料的准备:首先用________(含有/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其培养噬菌体。为区别两组实验的结果,①和②应分别用________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⑵ 实验过程:用带有放射性标记的①和②应分别侵染________(含有/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处理,测定放射性。

              ⑶ ③所释放的子代噬菌体的DNA双链中,有放射性的单链为________条。离心后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情况为⑤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⑥。

              II.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检验“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步骤①

              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②

              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⑴ 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

              ⑵ 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该结果________(能/不能)确定假说成立。

              ⑶ 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则假说成立。

            • 6.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

              细菌

              DNA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和_______元素,各占_______个和_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含32P的有________个;只含31P的有___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元素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

            • 7.

              下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________个。

              (2)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序,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从上往下序列)。

              (3)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总是为________,由此证明DNA分子碱基数量关系是________。图1中的DNA片段与图2中的DNA片段中A/G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4)若用“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S的细菌中繁殖5代,含有“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8.

              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                                 的特点。

              (2)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变化,要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该实验的培养方法是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的_______在传递和复制遗传信息时起着作用。

            • 9.

              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们首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得到的T2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左下图),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下图)。

              其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请据图回答:

              (1)噬菌体的成分简单,只含有                   ,是证实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很好的实验材料。

              (2)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实验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在离心管中放射性较高的部位应分布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个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后侵染只含31P细菌,产生子代噬菌体16个,其中还带有32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        ,带有31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



              (1)补充实验步骤: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具体的方法步骤是:先_______  ,再用上述材料培养噬菌体。

              ②把已被标记的噬菌体与  _______     混合。

              ③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④离心后,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弱。

              (2)分析实验结果:

              ①实验中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元素很可能是  _______     

              ②请分析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  _______     

              ③请说出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的一个可能原因:  _______   

              (3)以上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