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4高杆抗病:1高秆易感病:1矮秆抗病:4矮秆易感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让F1自交,其后代中杂合子占_______。

              (3)F1测交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原因在于(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果蝇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雌性或雄性。如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发育情况

              XX、XXY

              雌性,可育

              XY、XYY

              雄性,可育

              XXX、OY(没有X染色体)、YY

              胚胎期致死

              XO(没有Y染色体)

              雄性,不育

              (1)白眼雌果蝇(XbXbY)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O);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环境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片段缺失,不考虑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回复突变),可以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

              ①若子代果蝇出现红眼果蝇,则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导致的;若子代全为白眼果蝇且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则是______________导致的;若子代全为白眼果蝇且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则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导致的。

              ②按照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接下来研究人员应进行______________。

            • 3.

              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现有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A、a表示有关基因):


               (1)可根据第          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性状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2)可根据第          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性状的突变基因是         性基因。

               (3)请写出第2组亲代基因型:雌                ;雄                 

               (4)让第1组后代中的1只雌鼠和1只雄鼠交配,生下2只小鼠,这2只小鼠尾巴的可能性状是(不考虑别)                                                      

               (5)如果让第6组的子代中尾巴弯曲的雌雄鼠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弯曲和正常的理论值比值是                                    

               (6)让第1组的子代(F1代)中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得到的后代(F2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请将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遗传图解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方框内。

            • 4.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____________杂交。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控制玉米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该定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若玉米有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和d基因控制,现某种群中所有个体只有Dd这一种基因型。若该种群随机交配的结果是F1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随机交配,则在F2中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 如果A=0,B=0,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_____染色体上。

              ② 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且位于________。

              ③ 如果A=B=1/2, 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且位于________。

              ④ 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
            • 6.

              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甲和乙__________(能/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非甜糯性玉米占______;除去甜味糯性玉米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玉米占______。

            • 7.

              某二倍体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某两株植物杂交时, 产生的Fl中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则该两株植物的基因型为           

              (2)用纯种高杆植株与矮杆植株杂交得Fl,在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3)科学家将该植物(2n=24)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以期培育新品种。科研人员在栽培这批种子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缺少一条2号染色体的单体植株(2n-1)。利用该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结果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①萌发的种子在太空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有                          

              ②从理论上讲,在杂交实验中,变异雌株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数为   (n型)和   (n-1型)的雌配子,且这两种配子的比例为          ;但实际分裂中,因为一个2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正常联会,不能正常进入子细胞而丢失,导致   (“n”/“n-1”)型雌配子大大减少,所以杂交后代出现单体植株远远多于正常植株的现象。

              ③在对该单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n-1型配子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原因是                                                

            • 8.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1)某种二倍体植物花色有红花、粉红花、白花三种,分别受等位基因Ha、Hb、Hc控制,它们之间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人员用粉红花做母本、白花做父本进行杂交,F1出现红花和粉红花。据实验分析,等位基因Ha、Hb、Hc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若Ha对Hb为显性,可表示为Ha>Hb)。该植物关于粉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该植物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M、m的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N、n影响。用产黄色种子的植株(甲)和产绿色种子的植株(乙和丙)进行如下杂交:

              ①分析以上杂交结果可知,当___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

              ②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F2产绿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③有人重复乙、丙杂交过程,发现某一F1植株的体细胞中含N、n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二条(其中两条含N基因),请解释产生该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绿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 9.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原因是                                   

                                                 (写两点即可)。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

              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配(写父母双方的表现型),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请据图回答(概率用分数表示):


              (1)白化病为常染色体       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2)Ⅰ一2个体基因型为       ,Ⅱ一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若III-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一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       

              (4)Ⅲ一2的基因型为       ,若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如果Ⅲ一2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