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

              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 2.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其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D、d)。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如下表所示: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①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_。 

              ②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雌蝇的比值为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值为____。 

              ③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若F1中有灰身果蝇8 400只,黑身果蝇1 600只,则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 

              (2)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lB品系Xe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完全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如图所示。e在纯合(XeBXeB、XeBY)时能使胚胎致死,此外无其他遗传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相关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纯合时致死,不考虑两种隐性致死突变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雄果蝇甲与ClB系果蝇交配,得到F1,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棒状眼雌果蝇∶棒状眼雄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__________。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F2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则经辐射处理的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全为____(选填“雌”或“雄”)果蝇,则经辐射处理的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 3.

              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亲本组合

              P♂×P♀

              M♂×M♀

              M♂×P♀

              P♂×M♀

              子代配子正常率

              100%

              100%

              100%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__________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__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__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品系精子只提供___________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__________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___________。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下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