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植物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其果实皮色性状中的黄皮基因(M)对绿皮基因(m)为显性;另一基因w也与其皮色表现有关,当该基因突变时会出现白皮果实.让两纯合亲本白皮个体和绿皮个体杂交,F1全为白皮性状,F1自交后收获种子,将种子单株种植后,发现所结果实的皮色性状有3种,其中85株结白皮,20株结黄皮,还有7株结绿皮.试分析推测:
              (1)上述突变基因与w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在于    不同,最终结果是导致果实的表皮细胞    ,而出现白皮果实.
              (2)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了    ,纯合亲本白皮个体的基因型为    
              (3)理论上,85株结白皮的植株基因型最多有    种;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    
              (4)若让F2中的绿皮个体与F1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2. (2016•宜昌一模)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基因D、d控制,基因D、d位于II号染色体上;眼色有红眼与白眼之分,由基因W、w控制,基因W、w的位置未知.现用纯合的棒眼红眼果蝇(雌)与圆眼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P棒眼(♀)×圆眼(♂)红眼(♀)×白眼(♂)
              F1棒眼红眼
              F2棒眼:圆眼=3:1红眼:白眼=3:1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至少写出2点).
              (2)果蝇的棒眼与圆眼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3)观察F2代白眼果蝇的性别,若    ,则基因W、w位于常染色体上;若    ,则基因W、w位于X染色体上.
              (4)果蝇的翅形有长翅(V)也有残翅(V),基因V、v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不在Ⅳ号染色体上.现有各种表现型的纯种果蝇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判断基因V、V的位置.实验思路:    .结果预测:若    ,则表明基因V、v位于    号染色体上;否则,表明基因V、v位于II号染色体上.
            • 3.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2)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3)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4. (2016春•黄石校级期中)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2)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    定律.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有    
              (3)杂交后代中共有    种基因型,其中黄色皱粒占    
              (4)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5)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    
              (6)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后代中的表现型为    ,对应比例为    
            • 5. 在某XY型植物(核型2n)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3
              8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与F1相比,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
              (3)为判定(2)中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F1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 6. 野生森林草莓是二倍体,其早熟和晚熟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将一个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晚熟森林草莓的一条染色体上,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除草剂草莓(染色体上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没有用B-表示).他们用抗除草剂晚熟森林草莓与不抗除草剂早熟森林草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从得到的F1中选取植株M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抗除草剂早熟抗除草剂晚熟不抗除草剂早熟不抗除草剂晚熟
              个体数137484515
              (1)早熟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位于    (填“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植株M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    个抗除草剂基因.
              (2)抗除草剂基因在表达时,    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并通过    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
              (3)亲本中不抗除草剂早熟森林草莓的基因型有    种,抗除草剂晚熟森林草莓的基因型是    .F2抗除草剂晚熟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4)让植株M与不抗除草剂晚熟森林草莓进行一次杂交,请预测杂交结果,并用遗传图解说明.
            • 7. 遗传规律
              果蝇的变异类型较丰富,已发现其眼色(A、a)、体色(E、e)、肢形(T、t)、后胸形态(F、f)的四类性状由X、二号、三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控制.
              为了解控制这些性状基因的关系,研究人员做如下实验与结果记录:
              组别亲本子一代表型与比例
              一组白眼♀×红眼♂红眼♀♂白眼
              1:1
              二组红眼灰体色♀×白眼灰体色♂红眼灰体色♀红眼黑体色♀红眼灰体色♂红眼黑体色♂
              3:1:3:1
              三组异常胸♀×正常胸♂正常胸♀正常胸♂
              1:1
              四组正常胸长肢♀×异常胸短肢♂正常胸长肢♀正常胸长肢♂异常胸长肢♀异常胸长肢♂
              1:1:1:1
              五组灰体色长肢♀×黑体色短肢♂灰体色长肢♀灰体色长肢♂黑体色长肢♀黑体色长肢♂
              4:4:1:1
              灰体色短肢♀灰体色短肢♂黑体色短肢♀黑体色短肢♂
              1:1:4:4
              综合四组实验,回答:
              (1)写出第一组双亲的基因型:    
              (2)写出第二组母本的基因型:    
              (3)若体色基因位于三号染色体上,则后胸形态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
              (4)写出第五组亲本的基因型:    ;第五组子一代灰体色长肢的雌果蝇与黑体色长肢雄果蝇交配,所生后代果蝇中,灰体色果蝇出现的几率是    ;黑体色长肢纯合体果蝇出现的几率是    
            • 8.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 9. 蓖麻性别有两性株(植株开有雌花和雄花)和雌株(植株只开有雌花).研究人员让纯合高秆柳叶雌株与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株蓖麻杂交,F2的表现型及植株数量如下表.请回答:
              F2
              表现型
              高秆掌状叶
              两性株
              矮秆掌状叶
              两性株
              高秆柳叶
              雌株
              矮秆柳叶
              雌株
              总数
              数量(株)14394824691582548
              (1)据实验结果推测,蓖麻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    (株高与叶形/株高与性别/叶形与性别).
              (2)F1表现型为    ,F2矮秆掌状叶两性株中杂合子占    
              (3)为确定F2中某株高秆柳叶雌株蓖麻是否为纯合子.可选用F2中表现型为    的个体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为    ,则该株蓖麻为纯合子.
            • 10. 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D、H同时存
              在(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H存在、D不存在(ddH_型)D和H都不
              存在(ddhh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黑色白色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    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2)让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的最大比例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