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几项

              (1)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能通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4)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6)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7)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 2.

              “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已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鸡的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
              B.该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
              C.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 

              D.一只性反转的公鸡与母鸡交配,子代雌雄之比为2:1
            • 3.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非抑制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甲乙两白蚕杂交,F1都是白色;F1雌雄交配中,F2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为13: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是纯合子                        
              B.遗传中性状与基因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F2代的黄色茧个体自由交配的后代全部是黄色茧       
              D.F2代中白色茧有7种基因型
            • 4.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②或⑥⑦都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但发生在不同细胞中

              B.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只能决定一种性状

              D.⑦→⑥→⑤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5.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 v)为显性,但通常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表现与环境温度有关
              C.35℃条件下果绳的长翅基因就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D.有一只残翅果蝇,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不能确定其基因型
            • 6.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
            • 7.

              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 8.

              “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叫。已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鸡的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
              B.该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
              C.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
              D.一只性反转的公鸡与母鸡交配,子代雌雄之比为2:1
            • 9.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 10.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1)图1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1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______________。

              (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人类基因组中GA、GB、g互为_________基因。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II-7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发病是因为__________。II-7与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有人推测,II-7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C碱基被添加甲基(---CH3),影响了RNA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进而会影响该基因的___________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