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种开两性花的植物植株的高茎和矮茎性状由基因D、d控制,正常叶和缺刻叶由基因B、b控制。亲代为纯合的高茎正常叶与矮茎缺刻叶杂交得F1,F1全为高茎正常叶。(不考虑致死现象)

              ⑴若F1代植株自交后代中高:矮=3:1,请问这种性状分离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否因为基因重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科研人员欲研究D、d与B、b基因之间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亲代和F1代作为实验材料,请选择两种不同的育种方式(若选择杂交育种,请选用操作最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这两对基因是否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方法一: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下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雌果蝇(XXY)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性染色体有1条或2条,请分析图和表回答以下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X

              XXY

              XO

              XYY

              YY

              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雄性

              雄性

              超雄性(死亡)

              (1)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____条染色体。

              (2)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

              (3)某一次的杂交实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有以下三种可能性:①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②亲本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突变;③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实验步骤:

              ①选择____个体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或红眼∶白眼为1∶1,则为第一种原因造成的;

              ②若________,则为第二种原因造成的;

              ③若________,则为第三种原因造成的,且可进一步推知,减数分裂异常发生于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第____次分裂过程中。

            • 3.

              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请回答: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1)A+基因转录时,在   ______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   ______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从mRNA的  ______  移动到   ______ 。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______  的绵羊和  ______  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______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______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______  


            • 4.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约有____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分析回答下列I、Ⅱ两个小题:

              I.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1)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4)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共有_____种基因型。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种基因型;若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 6.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7.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___种配子.

            • 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

              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的果蝇杂交,

              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B、b和V、v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有眼、无眼性状分离比1:1

              请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10.

              斯氏鼠种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如图是某种斯氏鼠(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成年鼠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独立遗传)。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尾最长,aaddff的成鼠尾最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鼠的种群中,与尾长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             种。用图中亲

              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     

              (2)斯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原因是                     

              (3)斯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以纯合黄色鼠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鼠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

              交叉互换)。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                                     ;

              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

              结果及结论: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