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玉米(2n=20)是我国高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玉米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T、C的核苷酸种类有________种。

              (2)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硬粒型”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应该是________突变(填写显性或隐性)。

              (3)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

              (4)玉米种子胚乳的外层颜色与细胞中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这些色素的合成关系如下: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分别是酶1→A,酶2→B,酶3→C,相应的等位基因是a、b、c,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分别是9号、10号、5号染色体,(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

              ①外层为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进行自交,若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外层为紫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进行自交,若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9︰3︰4,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③请说出上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________。

              ④现有长果穗(M)白粒(n)和短果穗(m)黄粒(N)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MmNn)杂交种玉米的目的。请你选择育种方式在最短时间达到目的,并以遗传图解方式简要说明你的方案。

            • 2.

              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l25株,叶片绿色有365株。有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________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________变异。

              (2)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________(填“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________(填“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________。

              (3)提取________植株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 3.

              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65株。有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________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________变异。

              (2)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________(填“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________(填“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________。

              (3)提取________植株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 4. 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 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所有子代中的 ddRR和 ddR r的比是______。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______(填数字)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______(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 5.

              假设小麦的高产基因用A表示、抗病基因用b表示,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纯种植株,通过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            ,原理是__________。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600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经过③过程,产生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2)⑦过程用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利用射线等因素使生物发生___________,但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⑤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⑥常用______________(药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该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

               方法相比,其优势是                           

              (4)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某种细菌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

            • 6.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的实验中,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矮秆抗病的Ⅰ、Ⅱ、Ⅲ三类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

              (3)以上A、B、C三组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组。其原因是________。

              (4)B组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其过程中“处理”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

              (5)在一块应稳定遗传的高秆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试分析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________(写出两种)。

            • 7. (每空2分,共10分)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  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新品种。


               ⑴要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填“Ⅰ”或“Ⅱ”),其依据的变异原理是                ;图中另一种育种方法称为                   

              ⑵育种方法Ⅰ中的步骤(三)使用的技术方法是进行                    培养;步骤(四)使用的药品名称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