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甲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表格是某一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的记录(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表统计的情况绘制遗传性乳光牙遗传系谱图。从遗传方式上看,该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4)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了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 2.

              广西、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是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见甲图,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过程①称做__________,过程②在__________中进行。①与②过程相比,碱基互补配对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实上,基因型aa患者体内并没有发现上述异常蛋白,这是因为细胞里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了降解(见乙图)。

              异常mRNA的降解产物是__________。除SURF复合物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复合物,他们被统称为mRNA监视系统。试说明mRNA监视系统对生物体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2分)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2)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2分)

              (3)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②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一个②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4)若要改造胰岛素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则碱基的变化为________。

              (5)某人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1上方“b”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图2右下方“B”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图1                   图2

            • 4.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地。

            • 5.

              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为对某一家族中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甲病)和另一种遗传病(乙病)调查后得到的遗传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族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图1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_。

              (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_ (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该病从变异的种类看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合成了异常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影响正常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特点。

              (4)若Ⅲ-2与Ⅲ-3婚配,U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_。

            • 6. 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图乙为当地遗传病调查获得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携带有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基因,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

              CFTR基因 ① 3个碱基

              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

              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

              黏液清除困难,细菌繁殖,肺部感染

              图甲

              图乙

              (1)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____,基因是____。

              (2)如图甲所示,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①____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由此图病因分析可见基因可以通过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乙中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

            • 7.

              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A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____个体相同.

              (2)B过程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1.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_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3)C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常常是在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过程中,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D过程相比,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某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E基因,矮化程度与e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f基因的花粉败育。回答问题:

              (1)甲类变异属于________,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________。

              (2)乙减数分裂产生________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________个e基因。

              (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1有________种矮化类型.F2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________。

              (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f是否和e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甲类变异杂交。

              ①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基因f、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基因f、e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9.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 ____,从而创造变异新类型,但该育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 ____
              (2)由g×h过程形成的m是 ____倍体,m 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 ____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 ____
              (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

            • 10. 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