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少”),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细胞中            (填“物质”)不同。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转录得到的mRNA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UAUUCGUACUGUUAA;r:UAUUCGUCCUGUUA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填具体碱基对变化)。

              (3)多颗粒与少颗粒为一对相对性状,多颗粒(用D表示)为显性,D/d与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抗旱多颗粒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3∶1,多颗粒∶少颗粒=1∶1。若只让F1中抗旱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思路。

            • 2.

              二倍体番茄有高茎黄果抗病和矮茎红果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1)A组方法所获得的矮茎红果抗病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率为     

              (2)B组方法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单倍体植株Ⅱ,所利用的原理是             ,所得的植株Ⅱ       (可育或不育),其原因是        

              (3)C组方法中,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果色的A基因突变产生。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4)科学家研究发现,豌豆高茎基因是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株高这一性状的。那么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可表述为          

            • 3.

              玫瑰现在跟美容、饮料都有关,正被我国大力倡导种植。玫瑰(2n=14)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花瓣可提取精油。已知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

              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回交),F2表现为2白︰1淡粉︰1粉红。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测玫瑰的基因组时需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图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

              (2)玫瑰花色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实验中所用的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5)普通玫瑰含有3.75×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约有107个个体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它们是进化的原材料,也将是改良玫瑰的资源。我国的野生玫瑰分布于多个省(区),每一个分布点的普通野生玫瑰种群都是生物进化________。

              (6)据调查,在近30年间,我国的野生玫瑰分布范围逐年减少,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其直接后果是野生玫瑰的________多样性减少。

            • 4.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种子圆粒(E)对皱粒(e)为显性,黄子叶(D)对绿子叶(d)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1)两株植物杂交时,在花蕾期应对母本作          处理,若Fl种子中黄色皱粒出现的概率为1/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2)让纯种黄色圆粒植株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得Fl,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Dd的黄子叶植株幼苗变为基因型为Ddd的三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能产生正常可育配子且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黄子叶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绿子叶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F1种子共1647粒,其中出现了一粒绿子叶种子。推测该绿子叶种子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黄子叶基因(D)突变为绿子叶基因(d);②X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黄子叶基因(D)丢失。为确定该绿子叶种子产生的原因, 科研小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受精卵致死。】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该绿色种子种下,长成植株后与黄子叶亲本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长成植株后自交,收获种子;

                 第三步:观察并统计种子的予叶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黄子叶与绿子叶的比例为                      ,说明Fl中绿子叶种子的出现是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②若黄子叶与绿子叶的比例为                      ,说明F1中绿子叶种子的出现是花粉中黄子叶基因(D)突变为绿子叶基因(d)的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