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4高杆抗病:1高秆易感病:1矮秆抗病:4矮秆易感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让F1自交,其后代中杂合子占_______。

              (3)F1测交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原因在于(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表现全为红眼。上述果蝇的白眼性状是由________产生的。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至少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果蝇。

              (2)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种配子。

              (3)对于果蝇来说,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雌性,而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性染色体为XXX的个体不能存活。科学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

              ①用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均为_____(灰、黄)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aXa)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请回答:亲本_________(雄、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____________。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面甲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乙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α过程发生的时间            
              (2)①链碱基序列为              ,③链碱基序列为            
              (3)由图乙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
              (4)Ⅱ8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5)图乙中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是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不利的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反而有利于防止疟疾的流行,据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__的特点。

              (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           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 4.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B组育种依据的原理是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组,原因是                  

              (4)矮杆抗病Ⅱ通过            处理,获得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

            • 5.

              果蝇的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         位于性染色体上。

              (2)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      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    ___。

              (3)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__________。

            • 6.

              人体每个细胞中都存在着中间丝状蛋白质(是一种原肌球蛋白),能够避免人们出现水疱、白内障和痴呆症等疾病。研究发现,果蝇和人类存在着大量共性蛋白质,其中包括类似于上述作用的中间丝状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中间丝状蛋白质的单体是_________,控制果蝇的中间丝状蛋白质基因与控制人类的中间丝状蛋白质基因是否一定相同?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中间丝状蛋白质基因能够避免人们出现水疱、白内障和痴呆症等疾病,这说明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学家摩尔根在研究果蝇行为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突变体,利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做杂交实验时,发现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若选出F2中的红眼果蝇让其随机交配,则后代中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一只突变型(棒状眼)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正常眼)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注:野生型为纯合子,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XBY或XbY也可被认为是纯合子.)

              ①据题判断,控制正常眼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②据此分析,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出现上述比例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7.

              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_。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_。

              (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决定的。

              (4)已知抗药与非抗药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为了研究抗药性基因的遗传方式,某研究小组捕捉了一只抗药雌虫和一只非抗药雄虫,经研究均为纯合子,实验发现它们的后代中雌性全为非抗药,雄性全为抗药,则抗药性的遗传方式为性遗传________(写出所在染色体和显隐性),若F1随机交配,F2中的抗药性雄虫与F2中所有雌虫随机交配得F3,其中抗药性虫占F3的。

            • 8.
              传统的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培育途径逐渐被拓宽.目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被广泛应用.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A→B→C途径表示 ______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______ .
              (2)B常用方法为 ______ ,C、F过程中最常用的药剂是 ______ .
              (3)图中E常用各种射线照射或者用亚硝酸等处理,此种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______ .
              (4)由G的过程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为 ______ .
              (5)上述育种过程中均用到了基因重组原理的是(填字母) ______ .
              (6)G所示过程可以采用花粉粒通道法,这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 ______ 环节,此外基因工程还有三个步骤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