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
              B.基因频率改变,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在种群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 2.

              猎豹()是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图甲是正常猎豹的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图,花斑体色(A)和黄体色(a)、体重(B)和体轻(b)、抗病(D)和不抗病(d)。乙、丙、丁是种群中的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但个体不致死。请回答:

              (1)与甲相比,乙、丙、丁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研究两对等位基因A、a和D、d的遗传,甲个体与相同基因型的猎豹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其中花斑、抗病个体占_______。

              (3)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自然情况下,若干年后预计种群中D、d基因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基因频率会升高,原因是_________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向有利变异的方向改变。

            • 3.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
            • 4.

              在实验室里的一个果蝇种群中,10%的果蝇体色为黑色,体色为棕色的果蝇中纯合子占1/3。该果蝇种群中黑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10%                                          
              B.20%

              C.40%                                          
              D.60%
            • 5.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地。

            • 6.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愚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杂交育种是最简单的常规育种方法之一
              D.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 7.

              在转B基因(B基因控制合成毒素蛋白B)抗虫棉商品化的同时,棉虫对毒素蛋白B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请分析回答问题。

              (1)棉虫对毒素蛋白B的抗性增强,是在转B基因抗虫棉的______作用下,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__________的结果。为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可以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_________。 

              (2)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D基因控制合成)可抑制昆虫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使害虫减少进食而死亡。研究者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___________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与只转入B基因的转基因棉相比,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减缓,其原因是__

              _。 

              (3)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其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①植株Ⅰ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该植株自交,F1中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___,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比例是___。 

              ②植株Ⅱ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1,则植株Ⅱ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填图2中编号)。 

              ③植株Ⅲ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植株Ⅲ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 

              (4)从防止抗虫基因污染,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理论上可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的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 8.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
              B.②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若①②③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①可能来源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9.

              下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不会发生进化过程

              C.该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已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10.

              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 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不是同一物种
              B.X表示基因突变
              C.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