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下列事实正确的是

              A.地球上蓝藻先于细菌出现

              B.裸子植物和两栖动物率先登陆改变了陆地环境

              C.恐龙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白垩纪末全部绝灭

              D.真核生物出现增加了基因突变的频率,推动了生物进化
            • 2.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1)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3)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将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B.人类通过连续数代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C.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
              D.种群中存在的变异都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 4.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地。

            • 5.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
              C.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 6. 烟草的抗花叶病有基因A和基因B共同决定,将其抗花叶病基因A和基因B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花叶病植株H,植株H自交,子代中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9/16。取植株H上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和基因B均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植株H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B.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7.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进化了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D.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 8.

              下列有关以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只是用时不同

              B.种间竞争和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C.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只含有一个物种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 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⑦
            • 10.

              下图示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l、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