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请据图回答:

              SS:生长抑素

              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IGF-I:生长介素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1) 图中物质A是一种____,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 

              (2) 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其意义是_。 

              (3) 人体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长高的原因是_。 

              (4) 从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患者由于垂体分泌的GH增多而患上“垂体性糖尿病”,原因是_

              _。 

            • 2.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所以,食物是使胰腺兴奋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___反射,其效应器是___________。图2中突触是由_________(写数字)组成的,与2中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当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_____区流向_____区。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调节血糖的两种激素表现为____________作用。若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顺序是______。

              (4)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__________分子结构相似,在机体细胞免疫中产生的_________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此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病。

              (5)图4中内环境主要有_______(写数字)。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饥饿时,8处的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 3.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胰岛A细胞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胰高血糖素、胰蛋白酶

              B.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核内,可以实现T2噬菌体DNA的自我复制

              C.黑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做参照物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均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 4.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        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_________和呼气等方式散出,继而维持体温相 对稳定,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该结构可产_________,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尿量。

              (2)长途骑行过程中,在只饮水未进食的情况下,人体血糖不断被消耗,但血糖含量仍然维持在0.9 g/L左右,补充血糖的途径有_________。

              (3)长期坚持适度骑行可促进人体内_________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可以减少_________,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减缓“温室效应”。

            • 5.

              下图为动物某组织细胞及其所处内环境(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剧烈运动后,①处pH会明显下降
              B.③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①
              C.葡萄糖由①经②到达③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 6.

              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的生理状态(健康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7.8 mmol/L)。研究发现糖耐量减低对象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人员以自愿参与实验的糖耐量减低的大学生为对象,第一天不做任何运动状态,记为A组;第二天分为B、C、D、E组,分别在午餐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时,开始中等强度持续进行平地快速步行30 min的试验;分别测试每组对象午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糖耐量减低者想了解病因是否是自身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其血液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B.糖耐量减低的人维持空腹血糖正常所需的血糖来源主要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C.餐后15 min、30 min、60 min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峰值和胰岛素的峰值
              D.从血糖的生理指标来看,餐后适度运动可以使糖耐量减低者餐后血糖峰值降低和缩短高血糖持续(状态)时间,从而降低胰岛B细胞负担
            • 7.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载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载体),其中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细胞,在红细胞中含量较为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二者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G在细胞中的________上合成,经________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研究表明,G1、G2在转运葡萄糖时都不消耗ATP,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由上图分析可知,两种转运载体中________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这种特性的意义在于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增加更________,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大多转化为________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增多。

              (4)癌细胞代谢旺盛,容易分散转移,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________,糖蛋白的含量________。

            • 8.

              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几项( )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

              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

              ③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④活细胞中ATP与ADP间的转化

              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

              ⑥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间的转换

              ⑦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

              ⑧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
            • 9.

              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蛋白转运到胰岛B细胞内,经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打开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升高了胞内的Ca2+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1所示(CNQX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谷氨酸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结合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岛B细胞,检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谷氨酸能够__________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持续开放。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 10. 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的生理状态(健康人餐后2 h血糖不应超过7.8 mmol·L-1)。研究发现糖耐量减低对象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人员以自愿参与实验的糖耐量减低的大学生为对象,第一天不做任何运动状态,记为A组;第二天分为B、C、D、E组,分别在午餐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时,开始中等强度持续进行平地快速步行30 min的实验;分别测试每组对象午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 若糖耐量减低者想了解病因是否是自身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其血液中的________的浓度。 

              (2) 糖耐量减低的人维持空腹血糖正常所需的血糖来源主要是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的人体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____。 

              (3) 餐后________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峰值;餐后________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的峰值。 

              (4) 从血糖的生理指标来看,餐后适度运动可以使糖耐量减低者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降低胰岛B细胞负担。 

            0/40

            进入组卷